關於“長三角”人才、沿江人才開發的思考

再次要善於合作。競爭和合作是經濟發展永恆的主題,合作是實現雙贏的前提和策略。當前要著力解決長三角城市間在人才資源開發上競爭過度協作不夠的問題,遵守《長三角人才開發一體化共同宣言》,把原先的“自行其是”改造為“共行其是”。

3.關鍵要“互動”,這是區域人才開發活力的體現。做到“互動”,必須科學引導、市場配置。

人才的知識和技能不是一次性的紙巾,而是一種在使用中不斷刷新和不斷增值的再生性、可持續性資源,需要互動。人才資源的“互動”既是充分發揮人才價值的有效方式,又是提升人才素質的重要渠道。

促進“人才流”的形成,首先要堅決扼殺“肥水不外流”的短視思想和行為,只有在較為靈活的機制下實現各類人才的靈活流動,才能在“流動”中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並使人才本身獲得薪酬效益,才能在“流動”中“留妝各類人才。

促進“人才流”的形成,重在科學引導。我們將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從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巨觀上和大局上,從本地區城市功能定位的戰略上和前瞻上制定人才開發規劃,形成既融合於大環境又貼近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吸引、培養和活用機制,使各類人才適其位、用其所、獻其智、獲其利。

促進“人才流”的形成,需要市場配置。我們將積極會同條件相對成熟的城市,謀求聯動發展,構建區域性的人才服務集團,把人才市場的一體化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通過組建人才“獵頭公司”、人才學會、人才租賃公司和人才派遣公司等新興實體激活和引導人才資源合理流動,推動人才市場的市場化運作進程,進一步提高人才資源的最佳化組合和科學配置程度。要通過發展長期聘用、短期聘用、一事一聘、兼職聘用和“星期日工程師”等多種開放的形式活性用才、柔性用才,把“單位獨享”變成“社會共享”。

4.最終要“雙贏”,這是區域人才開發效益的標誌。做到“雙贏”,必須資源共享、利益共沾。

指導思想不能局限於一地之利、一城之利、眼前之利的狹隘角度,定位要準確、看點要高遠。把我市的經濟發展和人才開發放到長三角一體化的大平台上去思考和定位,就要廣泛學習借鑑周邊兄弟城市特別是以上海為龍頭的大中城市人才開發的先進經驗、做法,揚長棄短、取長補短,既不做自大的“夜郎國”,也不做自慚形穢的“望洋者”。觀念上破除以鄰為壑、劃地割據、各自爭勝的短視,樹立以鄰為補、相輔相成、協同開發的思想

。在人才開發的競爭中不搞“蹺蹺板式”的你高我低的惡性競爭,而要讓人才的爭奪在長三角各城市實現水漲船高、共進共榮的發展目標下展開。

“資源共享”和“利益共沾”主要是信息和人才資源共享。我們將以我市人才網站為紐帶和突破口,加速與區域間在人才信息網路建設上起步早、基礎好、技術力量雄厚的網站的互通,打破各自為戰、彼此信息相對封鎖的狀態,儘快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互動平台。及時了解整個區域甚至國內外人才使用、人才儲備、人才缺口和人才流動等動態。為全市產業布局和人才結構調整提供準確依據。同時要充分利用一體化所帶來的更加靈活開放的機制體制,廣泛“獵缺各類高層次人才為我所用。當前,從傳統的“單位人”到現代的“社會人”的轉變,從傳統的“儲備人才”到現代的“活用人才”的轉變,從傳統的“求所有”到現代的“求所用”的轉變,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用人新走向。各類人才也只有在這個新的走向中競相涌流和暴露,才能實現自身才華發揮的最大化和知識增值的最大化。人事部門只有積極適應並努力推動這個新走向,才能更好發展自己、發展人才、發展生產力,真正走上合作群贏的一體化道路,從而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出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