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關於傳播與文化產業的調研

一、傳播與文化產業的主要特點

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傳播與文化產業分為出版、聲像、廣播電影電視、藝術、信息傳播業等5個大類。傳媒產業和高科技產業一樣,屬於高風險、高智力、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

傳媒產業各媒介“產品”具有相同特徵,盈利模式、收入構成相似,集中表現在信息服務增值更多地體現於媒體所生產的“產品”之外(即廣告收入上),發行需求彈性較大和規模效益顯著和集中度高。

1、對廣告依賴性強。傳媒服務收入主要來自於節目或者欄目附加的廣告,這與其他產品的經濟特徵有明顯的不同。廣告是傳媒業收入的主要來源,約占70%左右。廣告商為了追求廣告效果,便會對收視率高、客群面積大或發行量大的媒體產生偏好。

2、當同一細分市場中有兩家以上非常相似的媒體存在時,處於第二位以後的媒體處境便十分不利,大量的廣告會不按比例地給予優勢地位的媒體,而廣告商並不考慮第二位的媒體在發行量或者收視率上與第一位的接近程度。

3、規模效益顯著。收視率越高,即客群規模越大,其廣告收入就越高,而且廣告的單位時間價格也越高;紙質媒體則發行量越大,廣告收入越高,廣告的單位收益越高。因此,增加收視率或者客群規模即意味著單位廣告價格的超比例增加,也意味著廣告收入的乘數效應。

4、集中度高。電視、廣播、報紙三大媒介廣告收入居前的媒體主要集中於經濟發達地區。上海、北京、廣東三個地區廣告營業額占全國市場總量的43.71%,前十名地區的廣告營業額占全國市場總量的78.91%。

我國的媒體廣告業已經從初創期的高速增長向相對高速的穩定發展期轉化。從1991年的35億元猛增到XX年的712億元,年均增長39.73%;從90年代初的每年翻一番,到90年代中期每年40%-50%的增長,到1998年至今年增長速度穩定在15%-20%的水平上。

有線電視網路經營業務是另一收入來源,目前我國擁有近8000萬有線電視用戶,年收益基本穩定在100億元左右。

二、傳播與文化產業的巨觀情況和國家產業政策

XX年中辦發17號文明確了要積極推進媒體集團化改革,組建跨地區、多媒體大型新聞集團的目標。報業、出版、廣電集團的經營部門經批准可以股份公司形式吸收國有大型企事業單位的資金;發行集團、電影集團可以進一步吸收非國有資本和境外資本。

目前全國省級網路公司均已成立並投入運營、區域內的幹線網也基本建成;全國數千家地、市、縣的有線電視接入網已連結1億家庭用戶。國內已經有26家報業集團。

在市場競爭機制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下,傳媒產業將形成以廣電傳媒、報業和網路傳媒為主的多模式的跨傳媒產業化集團;

國家對傳媒機構的管理法制化。國家將制訂大量的法規制度來約束傳媒的行為,逐步減少對傳媒的行政干預以保持對傳媒管理的連續性;

國家僅控制少量的全國性傳媒機構,並且用法律的手段保證其覆蓋率,大量的社會資本將進入傳媒產業,傳媒的所有制形式呈現多樣化,部分傳媒機構將實現直接上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