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調研報告2

(六)家庭成員“低碳”生活踐行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65%的人們不想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50%的人們認為無所謂,只要不影響自己的生活;剩下的人們約占35%表示會積極回響低碳生活,並且會帶動身邊的人。我們又針對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情展開了詳細調查,調查結果如下。雖然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大多數居民都對“低碳生活”有所了解,但在實際行動方面,似乎做得不是特別好。很多居民依然習慣於使用私家車或者是電動車,只有大部分學生和少部分的上班族選擇騎腳踏車或者是選擇乘坐公車;在使用家用電器方面,大多數家庭在暑期使用空調、電視、電腦、熱水器的時間增多,用電量增加,而且大多數居民沒有即使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

另外約有40%的人們對自己所在小區的環境表示不太滿意,沒有人負責;20%認為十分不滿意,基本沒有綠化可言;僅有10%的少數人對自己小區的環境表示滿意。塑膠袋也是對我們周圍環境造成污染的一大禍害,去超市購物忘記帶購物袋時,50%的人們會購買塑膠袋繼續購物,45%的人們購買環保購物袋購物,5%的人們停止購買回家。

但與此同時,也有好的一面,大多數家庭選擇使用太陽能熱水器而不是電熱水器;大多數居民選擇自帶購物袋而不是用一次性塑膠袋等等。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人員多數是老人,他們在家的時候不經常開空調、電風扇,電視、電腦的使用時間也較少,開關冰櫃們的次數也儘量減少,電器使用完畢時,大多能及時切斷電源,以將減少浪費;在用水的問題上,老人們大部分都很注意水的循環利用,比如用洗菜的水沖廁所或是澆花,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等等,別看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只要大家都堅持,那么我們每個人節省下來的點滴能源也會積少成多。

四、調研體會

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毫不保留地為人類提供各種賴以生存的資源,而我們卻不知道珍惜,還隨意地毀壞自然資,比如森林砍伐,比如廢氣排放,導致泥土流失,樹木被黃沙替代,破壞性風暴增多,生物種類減少,這些都是人類造成的。科學家發現,至少有100多種大氣污染物對環境產生危害,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氫烴等都對人體有著較大的危害。工業生產與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和塵埃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途徑。工業廢氣中的塵埃顆粒還會吸附許多有毒有害物質,這些污染物在大氣中還會發生各種化學反應,生成更多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大氣污染物在空氣中積累導致空氣品質下降,直接危害人類健康,並且使臭氧層受到破壞,致使全球氣候變暖。環境問題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了,甚至影響著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電腦,電燈,空調,任何電器一旦不用了應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使用節能電燈泡,一隻11w節能燈的照明效果頂的上60w的普通燈泡,而且每分鐘都比普通燈泡節電80%,如果全國使用12億隻節能燈,節約的電量相當於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選擇節能空調,溫度不要開的過高或過低,這樣不但耗能,而且讓人不舒適,削弱了人體自動調節體溫的能力;多步行,騎腳踏車,坐輕軌或捷運;電視機螢幕不要太亮,調成中等亮度,則既能節能又能保護視力,3億台電視機,僅調暗亮度這個小動作,每年就可以省電50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