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警察心理健康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經濟模式的變化帶動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巨變,公安民警也經歷了轉型期的變化,特別是近期中央“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理念提出以後,社會各界對公安民警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也逐漸提升。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意味著人文精神的體現。

一、心理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定義:“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身體上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這就是說健康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應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三個方面,表現為個體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種良好的機能狀態,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沒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發揮心理對機體和環境因素的調節功能,保持與環境相適應的、良好的效能狀態和動態的相對平衡狀態。

心理健康是相對於生理健康而言的,其含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狀態,即沒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說能以正常穩定的心理狀態和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面對現實的、發展變化著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自身內在的心理環境,具有良好的調控能力、適應能力,保持切實有效的功能狀態。二是指維護心理的健康狀態,亦即有目的、有意識、積極自覺地按照個體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遵循相應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營造良好的環境,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訓練,以求預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質,維護和促進心理活動的這種良好的功能狀態。

在人們的心目中,警察應該個個都是鋼鐵硬漢。其實,警察和普通人一樣,也會出現挫折感、心理障礙或心理危機。就高速交警而言,他們肩負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的職責,承擔著高速公路的治安管理、秩序管理、事故處理等高風險、高負荷、高強度、高應激工作任務。他們已經成為一個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群體之一。

二、高速交警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工作壓力大,心情焦慮、煩躁。近幾年,我國交通事業發展迅速,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遍布各地。警力不足造成了許多高速交警一個人要身兼數職,承擔多項工作任務,使得工作的壓力過大。他們經常感到心煩意亂,沒有自己的空間,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的情緒。例如,高速交警在執勤、執法過程中當事人不配合,甚至漫罵、撕打。事情過後反誣告執法民警,單位領導不理解,甚至對民警的執法情況持懷疑態度,由此產生情緒波動而出現失眠、食慾不好、心情低落、焦慮等心理問題。

(二)、在家庭生活中角色的失調導致一系列的家庭問題,家庭壓力大。因為高速交警長期與家人聚少離多,易產生角色間失調。社會賦予的高速交通警察這一角色與家庭中父親(或母親)、丈夫(或妻子)、兒子(或女兒)的角色產生了衝突,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家庭問題。民警長年累月在外地出差,加上工作崗位輪換調動頻繁,與家人兩地分居,缺乏交流和溝通,對家庭照顧少,容易出現感情糾紛,產生家庭矛盾。事業與家庭,親情與責任,警察正是在這種情感的交織中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對民警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使心理變得脆弱悲觀,甚至頹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