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局擴大消費需求調研報告

2、增加居民收入,強化收入分配調節,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水平。有效的消費需求是擴大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稅收減免、小額信貸政策,促進社區服務、餐飲等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加大國民收入向居民分配的比重,合理降低投資率,使居民收入增長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大體同步,使全體人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要確保扶持“三農”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減輕農民負擔,並採取調整農產品結構、擴大農產品出口、發展勞務經濟等多種措施促進農民增收。通過提高個人收入所得稅起征點和累進稅率、降低消費稅率等措施,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縮小收入差距。

3、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一是扶優扶強,下決心培育一批大型流通集團。要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鼓勵和支持大型流通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併、收購、託管等方式,優勢互補,做大做強。要經過3-5年的努力,形成1-2個年銷售額過百億元,3-5個年銷售額過50億元的零售企業,以此形成發展支撐。二是加快推進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流通組織形式。要對國務院《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XX(59)號]檔案進行認真疏理,逐項落實到位。加快發展包括有形市場電子貿易系統、工商企業網路經營系統在內的電子商務,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通過現代化流通引領現代化消費、推動現代化生產。三是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啟動農村消費。規範發展農產品批發和零售市場,以縣城和中心集鎮為重點,支持大型連鎖企業將觸角延伸到農村,發展適合新時期農村特點的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業態,並要規劃建設以農村集鎮為依託的區域性購物中心,努力挖崛農村消費潛能。四是加強商業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商品質量監管,打擊商業欺詐,完善企業信用分類管理制度,尤其是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為廣大消費者營造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

4、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培育不同消費群體,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目前商品市場繁榮,品種日益豐富,但品種數量與國外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難以滿足多樣化的社會需求。據測算,目前國外商品品種規格多達60萬個,而我國只有20萬個左右。要發揮流通的先導作用,積極反饋市場需求信息,引導生產企業積極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特別是要注重開發適合不同消費階層和消費群體的新產品,滿足消費的個性化需求。例如針對老年人的消費用品和服務就是一個薄弱環節。衡陽香江百貨店年銷售不達4億多元,而老年人的消費不到10%,要著力開發適合老年人消費產品,刺激老年人的消費欲,發挖掘老年人消費市場。要加快開發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熱點商品,大力發展旅遊、健身、教育和文化娛樂產業。

5、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居民消費傾向。要加快社會保障法制體系建設,增強民眾對社會保障的信心,弱化消費方面的謹慎預期心理;要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儘快把所有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有條件的地方在農村社會保障方面要有突破;同時要大力發展保險業,解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不斷提高即期消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