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幫扶困難職工調研報告

(六)整合資源,減免藥費,建立醫療救助機制。

部分街道整合社區資源,解決困難職工就醫難問題,與駐街醫療機構為貧困家庭辦理就醫卡,為困難職工就醫提供了有效地幫扶,在求醫問藥予以優惠。區工會與哈市第十醫院、建國藥店建立特困職工就醫卡。在困難職工中開展了腫瘤、尿毒症、心臟病等重大疾病的調查摸底,進行一次性補助。

(七)領導帶頭,結成對子,建立“一幫一”長效機制

按照“一幫一”幫扶的要求,區級領導率先垂範,帶頭幫扶,起到了表率作用。總工會多次舉行幫扶困難職工捐款活動,到困難職工家中,送政策、送資金、送信息、送項目,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在春節期間,區五大班子領導帶頭深入困難職工家庭,問寒問暖,極大地促進了幫扶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區第二輪“一幫一”工作通過市“一幫一”辦驗收。通過三年的努力,全區930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幫扶的對子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

在幫扶工作中,有些單位的領導認識不到位,認為此項工作可有可無,出現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有效幫扶手段,制度落實不到位等現象,影響了幫扶工作的整體推進。

(二)協調不到位。

困難職工的幫扶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不是工會一家的事,需要加強同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協調聯繫,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有效機制。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作為工會幫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會自己單獨運作和管理,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和協調不夠,與社會其他組織開展的救助活動聯繫更少,沒有將社會其它救助資源有效利用。無論是在經濟上、政策上、信息上都無法與政府職能部門相比,對困難職工不能從根本上給與扶貧救助。

(三)宣傳不到位。

在幫扶優惠政策的宣傳上存在漏洞。許多企業和職工在談到幫扶優惠政策時,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說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體內容,當然就無法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了。

(四)資金不到位

資金匱乏造成落實力度不夠,幫扶工作後勁不足,形成了幫扶工作的瓶頸。有些優惠政策的落實要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撐,才能建立起長效機制。

四、思考與建議

幫扶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具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周期長,所需資金多等特點,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門協同工作、需要法規完善配套。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要認識到困難職工群體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黨委和政府都應該高度重視,深刻領會幫扶困難職工的重要意義,加大對他們的關愛,將幫扶工作實效納入幹部考評主要內容,使他們早日擺脫貧困。

(二)進一步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

就業是解困的根本途徑。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首要的目標,落實好已經制定的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要幫助困難職工通過市場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切實落實勞動、財政、稅務、工商和金融信貸方面優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實政策的力度。利用優惠政策鼓勵就業,通過多種就業渠道,保證職工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要擴大生活保障的內容和範圍,如擴大互助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在就醫、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應對困難職工群體輔之以必要保險政策和特殊照顧。要多渠道籌集就業基金,要動員社會捐助,地方財政要保證支出一定比例的就業基金。把保障勞動者權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職工工資、保險金和集資款的應當限期清償。對患重大疾病(癌症、白血病等疑難病症)的特困職工,國家和社會要多承擔醫療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