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社會時政熱點50條之七

一、經濟

(五)生態建設

●23、關鍵字:抗旱救災

背景連結:

6月中旬以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部分地區相繼發生了嚴重的夏伏旱。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統計顯示,截至9月1日,全國農作物受旱面積1.2億畝,其中乾枯3764萬畝;701萬人、379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重旱區主要為內蒙古、遼寧、河北、吉林、湖南、廣西等6個省區,一些地區出現50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經濟損失嚴重。

自然災害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不僅僅是自然因素,還有社會因素。雖然還沒有充分證據表明,此次的災情與生態環境惡化有必然聯繫,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植被遭受破壞,自然蓄水能力差,導致水資源嚴重短缺,也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追逐眼前的經濟利益助長了人們的短視行為,客觀上“促成”了旱災的頻繁發生。

標準表述:

政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強化農業基礎的緊迫任務,要狠抓農田水利建設,採取獎勵補助等形式,調動農民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積極性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引導農民積極採用節水設備和技術,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儘快改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長期薄弱的局面。

原因和對策

旱情嚴重的直接原因是天災,但根本原因卻是人為因素。透視旱災,缺的不僅是水,也暴露出背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仍然薄弱、抗旱意識不強、水資源的粗放利用等問題。很多地方重工輕農、重商輕農,農業水利建設基本沒有投入,這是造成旱災如此嚴重的更重要的因素。

國家防總會同相關部委和受旱省份重點加強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加強對抗旱工作的組織指導,認真落實抗旱責任制。二是繼續強化抗旱水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指導旱區強化計畫用水、節約用水,加強對骨幹水利工程的調度,千方百計擴大抗旱澆灌面積。三是繼續大力開展抗旱應急水源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地增建各類小型應急抗旱設施,增加機動抗旱設備的數量。四是繼續密切掌握旱情發展變化,加強旱情監測、分析、預測、預警等工作。五是繼續推進抗旱基礎工作,以《抗旱條例》宣貫為契機,抓緊研究制定抗旱油電和機具直補優惠政策,加強抗旱服務組織建設。

XX年2月8日xx總理在河南農村視察明確指出,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是提高農業抗旱能力的要本之策,要加強控制性水源工程和應急性水源工程建設,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灌區配套改造增強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促進糧食穩定增長,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需要建立長效機制。需要統籌考慮各種因素:首先,需要國家的支持,通過資金支持,鼓勵農民建立合作經濟社等方式進行政策性輔助;還需要市場的高效調節,市場的效率和競爭機制可以調節價格也可以保證農民的用水效率,也需要農民合作起來,實現鄉村社會基礎的重建和共同體維持,把鄉村水利供給的社會基礎築牢。

抗旱減災是個系統工程,必須克服靠天等雨的意識和鬆懈麻痹的思想,實行科學規劃和綜合治理,才能提高長效應急抗旱減災能力。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既能增加機械、建材等的需求,拉動當前的經濟成長,又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發展的後勁,不論對當前還是長遠,都具有重要意義。要大幅度增加財政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政府主要投入大型工程和公益性設施,同時對農民建設小型農田設施進行補助和獎勵。”

●24、關鍵字:污染事件

次要關鍵字:水污染、血鉛超標、鎘中毒等。

背景連結:

XX年7月23日,一場暴雨後,內蒙古赤峰市新城區九龍供水公司九號水源井被雨污水淹沒。7月24日、25日赤峰市新城區陸續有居民飲用自來水後患病,患者出現發熱、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由於沒有得到有效控制。27日,內蒙古赤峰市新城區水受污染事件已致1154人就診引發了當地居民的用水恐慌。

偶然機會,陝西鳳翔縣長青鎮6歲女童苗凡被查出 “鉛中毒性胃炎”。隨後長青鎮兩個村莊615名兒童被確認血鉛超標,其中166人屬於中度、重度鉛中毒,需要住院進行排鉛治療,而最可能造成血鉛超標的是東嶺集團冶煉公司,但其廢物排放量都合乎國家標準。附近數百憤怒的村民衝擊東嶺廠區,廠區鐵路專用線把近300米圍牆掀翻。隨後,寶雞市市長戴征社趕到東嶺集團,向衝擊廠區的數百名村民鞠躬道歉,並承諾凡是患兒驅鉛治療的費用,以及搬遷方案的費用,政府將盡最大努力予以承擔。幾乎與此同時,湖南武岡橫江村也出現了大量兒童血鉛超標中毒事件,也引發了大規模的民眾衝突。據悉,這與當地一家黑冶煉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