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實踐與思考

政績是領導幹部德才素質在工作實踐中的綜合反映,是領導幹部在履行崗位職責中創造出來的業績,因此,實施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既是上級組織客觀評價下級領導幹部工作情況的辦法,也是反映和衡量領導幹部工作能力、水平的一種方法。

一、近年來我縣對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主要做法

主要是構建了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三大考核體系,即鄉鎮、部門綜合考核、幹部考察考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工作考核。

1、鄉鎮、部門綜合考核。是指對鄉鎮、部門在經濟、社會、黨建和精神文明等多方面進行的考核。每年年初由縣委、縣政府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根據全年的工作重點,確定本年度鄉鎮、部門綜合考核的具體指標,並發文公布。鄉鎮、部門綜合考核有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突出加快發展的主題。常山經濟欠發達、總量小,與省內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主要在於工業,發展潛力也在工業。針對常山原始積累不多、依靠自身發展較慢,從XX年開始,縣委決定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藉助外力加快發展,把招商引資作為鄉鎮、部門考核的重要內容,以此調動鄉鎮、部門招商引資積極性,加大行政推動力度,在全縣形成濃厚的招商氛圍。同時逐年提高招商引資任務數和考核分值比重。實行招商引資考核以來,成效十分顯著,全縣招商引資額逐年增加,引進了光宇集團、天馬水泥、宏大玻纖等一批大項目落戶常山,極大地促進了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是強化剛性指標考核。採取強化“剛性指標”考核、淡化“軟性指標”考核,實行分片或分類考核等辦法,儘可能地使各個鄉鎮、部門考核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如我們考核鄉鎮稅收完成情況、工業固定資產投入、招商引資等“剛性指標”,而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工農業總產值這些不易統計、容易造假的指標則不予考核;針對鄉鎮經濟實力不同,採取分類考核的辦法,如在鄉鎮稅收考核上,按鄉鎮上年度稅收入庫情況把鄉鎮分成三類,每類再確定不同的增長比例予以考核。同時,在平時了解掌握鄉鎮、部門工作的基礎上,採取實地查看、定期檢查等方式,進行考核。三是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考核指標體系的設定上,克服片面地用經濟指標衡量一切,防止把綜合考核簡單化為“gdp決定論”,做到既考核經濟指標,又不拘泥於經濟指標,既突出重點,又兼顧全面,以防“數字遊戲”和“統計造假”,力求反映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情況。同時,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內涵,在全力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在考核內容設定上,增加反映社會發展、農村發展的內容,如,今年我縣在綜合考核辦法中增加了生態縣建設、人力資本開發和農村新五保體系、村莊規劃、康莊工程等城鄉統籌發展方面的內容;招商引資考核從當初只考核工業招商引資擴大到現在的一、二、三產三個領域的招商引資;增加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考核指標。

2、幹部考察考核工作。幹部考察考核工作每年年底進行,考察由縣委組織部組織進行,考察時,組成若干個考核組,集中一段時間對全縣鄉鎮、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進行全面考察。通過民主測評、個別訪談、查閱資料、實地查看、專項調查等方式廣泛深入地了解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一年來或一屆來的工作業績。在評價考察對象時,我們要求堅持以事實為依據,全面、科學、客觀、真實地進行評價,同時要著重處理好六個關係。一是主觀努力與客觀因素的關係。要深入分析考察對象開展工作中主客觀因素所起的作用,不簡單地把政績大小與幹部能力的強弱劃等號。二是顯績與潛績的關係。既看以前的工作基礎,又要看目前已取得的成績,還要看其對長遠發展打下的基矗三是績大與績小的關係。在考察中既要進行縱向比較,又橫向比較,科學認定考察對象所作出成績的大校四是個人成績與集體成績的關係。在考察中注意區分個人擔負的責任和所發揮的作用與集體的作用,儘量做到客觀公正,判斷準確。五是日常工作與關鍵時刻的關係。既看幹部能否正常履行自己的職責,更注意了解和掌握其在重大事件、緊要關頭的決策和工作的效果。六是三個“文明”的關係。對鄉鎮、部門單位一把手還注意了解其抓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成效。比如,一把手在抓好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本單位的中心工作之外,是否注意抓好本單位的班子建設、隊伍建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