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實踐與思考

三、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對策思考

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重點要在指標上、方法上、參與主體上、考評隊伍素質上進行完善提高。

一要集思廣益,科學設定考核指標。考核是指揮棒,考核指標是指揮棒的方向。在設計考核指標時應先廣泛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多數幹部民眾認可的方能成為考核指標。考核指標既要體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標設計過細過繁,民眾難以考評的現象發生;既要突出反映經濟成長和效益的考核,又要防止不適當地突出數字指標,單純注重數字增長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顯”績,又要考核無形的“潛”績。如當前考核應降低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額等體現發展過程的指標和微觀指標,增加公共衛生、科技教育、環境保護、城市管理、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等指標的權重。鄉鎮、部門的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要能夠從經濟和社會發展、黨建設工作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反映,每個方面又可以分成若干個小項。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後,要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這樣既有利於一年一考核,也有利於一屆一考核,使考核工作具有可比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科學、正確地反映領導幹部班子一年內、一屆內的政績。同時,要研究建立領導幹部的崗位職責,明確領導幹部個人在某個崗位上應起什麼作用,應承擔什麼責任,從而使對領導幹部個人的政績考核工作有據可循。

二要分類指導,改進考核方法。要統籌運用傳統的目標管理法、關鍵事件法、立體評議法、綜合考核法,根據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不同職責和任務,突出不同的指標,採取不同的方法分別進行考核。根據不同方面政績的要求可採取定量、定性、評估、監測、~調查等不同的方法進行考核。要按照於法周嚴、於事簡便的原則,規範考核程式和考核方法。考核程式和考核方法並不是越複雜越有效,關鍵是要嚴密、明確、具體,操作性強。考核的程式一般可確定為以下幾個環節:一是述職評議,召開民眾大會,由被考核對象就一年來或一屆來的工作進行述職,然後組織民眾對述職內容進行評議;二是考核打分,考核組對照考核內容,通過查閱資料、專項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了解被考核對象的工作完成情況,並進行逐項打分;三是綜合匯總,確定等次,考核組將考核情況匯總後交考核領導小組研究討論,並確定考核等次。四是反饋,考核領導小組將考核情況反饋給有關鄉鎮、部門和領導幹部本人。在考核方法上,可以採用統計、審計、民主測評及各種現代化的手段和數理分析辦法,來最大限度減少人為的、感情化的因素,防止出現千篇一律的考評結果。

三要拓寬渠道,擴大民眾參與面。當前在政績評價時,要著重解決黨組織與民眾評價相統一的問題。要切實改變少數領導幹部經常不正確地充當下級政績評判主體的現象,重要的是讓民眾有充分的知情權。要提高參與政績考核評價者的代表性,既要有領導幹部、基層幹部,又要有各方面的民眾代表;要拓寬考核的渠道,既要有集中評議,又要有個別交談;既要有集中性的考核考察,又要注重平時情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