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實踐與思考

3、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考核工作。一是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考核制度和措施。出台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情況考核辦法》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責任追究辦法》,明確責任制考核的對象、內容和考核方式以及責任追究的原則、方式、內容、標準、認定辦法、追究程式及許可權等,使責任考核有章可循。二是加強了檢查考核工作。制定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考核評分標準》,採取單位自查與上級檢查相結合的辦法,定期或不定期的對鄉鎮、部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執行情況進行抽查。在檢查考核中,堅持做到“三個結合”:即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與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督促檢查相結合,與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相結合,與民主測評、民主評議領導幹部相結合。檢查考核工作兩年進行一次,由縣委領導班子成員帶隊檢查考核責任制落實情況制度。三是深入開展“三談二述”活動。“三談二述”即三項談話制度和述職述廉制度。幾年來,我們認真落實黨政領導和紀委負責人同下級黨政領導幹部的雙重廉政談話制度、紀委與組織部同新任領導幹部的廉政談話制度、紀檢監察機關同信訪監督對象的誡勉談話與信訪談話等制度,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內容貫穿到談話當中。XX年下發了《關於在縣管領導幹部中開展述廉評廉活動的意見》,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作為述廉的重點內容之一,突出公開諾廉、定期述廉、民主評廉三個重點環節,從而進一步增強了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一崗雙職”的意識。四是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全縣已有17名黨員領導幹部受到責任追究,其中黨紀處分5人,政紀處分12人,切實解決了責任追究中存在的“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的問題。

二、目前政績考核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上存在著“三重三輕”的現象。即

在考評的體制上重上級領導的印象,輕民眾的滿意率;在考評的指標上重經濟成長,輕社會人文發展;在考評的內容上重“顯”績的考評,輕“潛”績和“隱”績的考評。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夠:一是政績考核的指標體系還不夠完善。現行的政績考核主要是針對班子集體,而對班子成員的政績考核較少。按照現行的政績考核體系與考核目標,考核出來的結果主要反映的是領導班子集體的政績,難以反映出班子成員個體的政績與努力。同時,也沒有針對崗位職責,制定出每個領導幹部的考核項目。二是政績考核內容還不夠穩定,所定分值不夠科學。目前,政績考核的內容主要是由上級黨委、政府制定的,主要考核下級黨委(組)、行政領導班子貫徹、落實工作的情況。考核的內容年初就以檔案形式下發到得單位,下級黨委(組)、行政領導班子的工作自然就圍繞考核目標進行,有考核任務的就重視一些,考核分重的,重視的程度就深一些,抓得緊一些。對沒有列入考核內容的,工作相對就松一些。這樣,考核的內容上就容易出現一些隨意性,上級認為哪項工作重要,下級必須抓好,就把這項工作列入到考核內容中去,分數權重也相對重一些。三是評價不夠準確。考核的程式沒有一個具體的、規範化的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對考核結果的評價。考核的方法多注重數據報表,而忽視了民眾的參與度,也很少能夠採納民眾的意見,因此,被考核對象既使工作不夠好,也會想辦法讓考核過關。考核中定性考核較多而定量考核較少,特別是對一個領導幹部的德、能、勤、績、廉等各方面能夠量化考核的更少,因此,難免存在對一個幹部的政績憑“印象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