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優勢產業促農增收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糧食穩定增產,生豬養殖、食用菌、蜂蜜產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縣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為鞏固和發展這種來之不易的好形勢,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實現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近對全縣的生豬、食用菌、養蜂產業化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產業發展現狀

1、生豬:全縣有養豬戶6122戶,生豬飼養量15370頭,存欄9640頭,出欄5710頭。其中:能繁母豬84頭,種公豬34頭。10頭以上大戶80戶,50頭以上4戶。

2、食用菌:全縣食用菌代料栽培75萬袋,食用菌乾品年產量160多噸,產值800多萬元,食用菌生產是我縣農村經濟的特色支柱產業,其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0%。

3、養蜂:全縣養蜂9761箱,養蜂大戶67戶。使養蜂戶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蜂蜜以質量好、營養豐富、無污染、藥用價值高的特點迎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好評。

二、資源和區位優勢

1生豬:豬肉是山區民眾肉食消費的主要品種,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改善,民眾對豬肉的消費需求日益旺盛。並且生豬養殖收入占農民家庭收入的三成多。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生豬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2、食用菌:我縣森林覆蓋率95%,植被茂盛,空氣清新,無任何污染,適宜發展食用菌生產,發展袋料食用菌栽培,可充分利用農作物擠秸稈、果樹和林木枝丫、雜草等廢棄物變廢為寶,既保護了森林資源,又增加了農業收入,其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3、養蜂:一是我縣位於亞熱帶和暖溫氣候交接處,植被繁茂,種類繁多,大宗蜜源植物和零星蜜源植物交替生長,花期及流蜜期長,一年當中就有八個月的花期,為蜜蜂越冬提供了蜜粉源。二是由於山區地形複雜,高低差異大,形成許多小氣候,蜜粉源植物分陰坡、陽坡、低山、中、高山先後交替開花,秦嶺山區成為天然的蜜庫。三是我縣山大林深,地廣人稀,農藥、化肥用量少,為發展養蜂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存在問題

(一)生豬:

1、規模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低。養豬戶占農戶的90%以上,但養豬大戶僅占養殖戶的 1 %。大多數農戶仍在沿用傳統的“吊架子”方式飼養,平均飼養周期10 個月左右,商品率僅占 30 %。

2、生豬市場價格波動大,養殖戶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低。生豬產業缺乏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使養殖戶經不起市場低潮的衝擊。傳統的生豬養殖方式,不能預測和適應市場的變化,無法承受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面對市場的變化,只能被動應付,一旦因為行情變化而虧損,便喪失了養豬的積極性。

3、疫病形勢嚴峻,防控難度大。複雜多變的疫病形勢與傳統分散飼養方式,加之基層動物防疫體系有待完善,給疫病防控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會不同程度造成動物疫病風險增大,影響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

4是動物防疫體系亟待完善。工作經費匱乏、村級動物防疫隊伍斷層、疫苗運輸、保管條件達不到要求,使用無效苗的情況發生、防疫過程中免疫程式不到位、基層防疫員總體業務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等問題。

5、生豬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由於地理交通等因素所限,我縣母豬飼養量總體較少,加上市場行情和疫病等影響,母豬飼養量持續下降,自繁自養能力減小。而外調的仔豬抗病能力較弱,疫病風險較高,損失較大,導致仔豬成本和疫病傳入可能增加。多年來,我縣在生豬品種改良上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因投資少,品種改良規模小,加之我縣生豬飼養以農村散養為主,沒有形成完善的科學飼養管理體系,疫病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