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現狀調研報告

農村社會現狀調研報告

通過調研,同學們加深了對農民和農村的認識,他們在思考,農業是中國的根本問題,農民是中國最廣大的群體,卻還在承受著最大的辛苦和勞累,同學們也希望能再有機會與農民的充分交流,了解了農民的疾苦,切實地了解、反映“三農問題”,為問題的解決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次調研,對於村落和被調查人完全採取了隨機取樣調查,保證了數據採集的客觀性和科學性。調研團雖然結束了在xx的調研活動,但為了保證調研的可比性和普遍性,調研團的成員又決定加印問卷返回各自的家鄉,展開追加調研,為此次調研能真實地反映問題增加素材和數據。近年來,我國的“三農”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黨的“xx大報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討論了“三農”問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更是將“三農”問題的解決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認為:“農村工作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村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就沒有全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65歲以上的農村留守老人有近XX萬,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啊!子女闖天下,老人守 “空巢”。生活孤獨,缺乏照顧,卻時刻掛念兒女,這就是農村留守老人的縮影啊。然而,在外務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贍養義務理解為源源不斷的物質供給,忽略了對父母精神上的噓寒問暖。留下的是踽踽獨行的老人每日不斷地守望家門,盼星星盼月亮,盼著自己孩子早日回來。這讓我想起之前我們走訪的那些老人,每一個都是蹣跚而行,有的由於年老身體不適還要照看自己的孫子。兒女離開,孫子尚小,為了整個家,不得不自給自足。一輩子就這么辛勞度過,沒有享受過一天的福,這真是做兒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問題還未引起廣泛的重視。但無論如何,他們是為我們的成長付出辛勞的功臣。先在他們已是日薄西山,他們缺乏社會的關愛,承受骨肉兩地分離的痛苦。在物質文明逐步走向發達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現是社會發展尤其是農村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必然現象。我們應該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會群體中的弱勢者:他們年老力衰,他們動作遲緩,他們招人嫌棄,他們是經濟上的低收入者,他們是生活上的低層次者。正是由於這些的特殊性,就決定了他們很難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這需要社會的廣泛關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與關心。總而言之,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子女們,掙錢只是一個生存目的,老人則是自己的至上親人。當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時候想著盡孝早己為時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關心與社會的關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快樂地安度晚年。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得以保護,農民基本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但農民普遍抱怨種子、農藥、化肥、管理等導致種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農政策不到位等問題,同時靠天吃飯、種糧不賺錢等狀況還是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走訪中,他們還注意到,一個村子的領導的水平就直接決定了整個村子的發展狀況,“三農”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一批眼界開闊,踏實為民的村幹部。見到了農村醫療資源的缺乏、農民生活的困苦、農民居住環境的差亂,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農民文化水平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