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應突出解決好問題狀況調研報告

三、關於合作經濟組織問題。或者說夯實供銷社服務組織體系問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勢頭方興未艾。供銷社作為全國最大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新一輪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要甘當重任,不辱使命。首先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實施,標誌著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進入依法發展的新階段,這是農民專業合作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近年來,全市供銷社緊緊圍繞當地特色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創辦、領辦、合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湧現出一批輻射面廣、牽動力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供銷社系統現有各類專業合作社39個,擬在XX年發展到60個。從“三農”形勢發展的需要來看,仍然存在著數量少、規模小、功能弱的問題,迫切需要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發展。同時要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點建設,充分發揮供銷社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其次要大力發展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是聯繫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樑和紐帶,是反映行業合理訴求、維護行業合法權益的重要組織力量。各地供銷社要圍繞自身主業,發展農資、棉花、煙花爆竹、農產品經紀人等各類行業協會。加強協會管理,規範協會行為,發揮協會作用,使協會真正成為行業利益的代表者,誠信經營的建設者,公平競爭的維護者。

四、關於改制問題。或者說盤活存量資產的問題。曾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供銷社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其體制不順、機制僵化、管理粗放等弊端越來越明顯。一些傳統老企業,人員多,歷史包袱重,經營萎縮,開拓乏力,生存難以為繼,有的已經名存實亡,陷於停業、癱瘓狀態。因此,企業改制仍然是擺在當前供銷社面前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近年來,各縣(市、區)供銷社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全國供銷總社、省社和市社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強勢推進企業改革改制。全市103個基層社已完成改革改造的53個,占52%。社屬企業73個,完成改制的占70%以上。通過改革改制強化了體制機制的創新,工作方法和內容的創新,經營服務和組織體系的創新。一批龍頭企業撐起了供銷社發展的新天地。與此同時,成立資產管理中心,統一經營管理社有資產,為供銷社實現由“管企業”向“管資產”的轉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企業改制任務依然艱巨,面對的形勢依然嚴峻,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要想取得更大進展,必須花大力氣推行改制,以存量資產吸引增量資產,以增量資產激活存量資產。一要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具有半個多世紀的供銷社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異常複雜,僅靠供銷社自身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實踐已充分證明,要想企業改製取得成功,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是根本的保證。二要與發展新生組織結合起來。對改制後的剩餘資產,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整合資源,重新組建一批集生產、收購、加工、貿易為一體的新型企業。三要因地制宜,因企制策。供銷社企業既有一般企業的共性,又有合作經濟的特性。因此,供銷社企業改革,必須實事求是,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廣大職工的意願,選擇最適合的改制形式,依法、按章、合理地解決改革過程中的問題,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切實維護國家、集體、職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