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小生調研報告4篇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農村中國小生髮育普遍提前,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因中國小生心理發育的滯後性與生理髮育的超前性的矛盾,引發了中國小生思想道德方面諸多問題。如社會公德意識滑坡、尊師節儉意識差、厭學情緒及“早戀”等,必須認真解決。

其一,社會公德意識薄弱。“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因市場經濟正處在與計畫經濟的接軌階段,不可避免地產生某些負面效應,“一切向錢看”的思潮嚴重侵蝕著中國小生的心靈,這是社會原因。學校教育和親職教育的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有的家長熱衷於抓經濟而忽視子女教育。有的認為“樹大自直”,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總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放任自流,從而助長了孩子不良行為的發展。另外,學校德育教育的不健全,也是中國小生思想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長期以來,因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有的中國小口頭上。喊的是“素質教育”,行動上卻大搞“升學教育”,以至學校德育工作或形同虛設,或流於形式,只做表面文章,從而導致中國小生思想道德問題不能得以解決。

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學校應大力弘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傳統美德,為青少年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必須把思想道德教育擺在首位,重視青少年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同時,教師、家長必須言傳身帶,率先垂範,潛移默化地薰陶,使青少年從師長的身上找到做人的規範。

其二,尊師意識差。“尊敬師長”,是中華傳統美德,是中國小生的行為規範。但近年來,因種種原因,出現了師生關係淡漠乃至情緒對立現象。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師社會地位不高。改善師生關係、增強中國小生的尊師意識是系統工程。國家必須制訂切實可行的法規,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確保農村中國小教師的工資發放,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各行各業要樹立“尊師重教”風尚,真正使教師職業成為全社會羨慕的職業,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和業務進修,提高自素質,為人師表,建立新型師生關係,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成為學生的楷模,以密切師生關係。

其三,學生節儉意識差。花錢大手大腳,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是當代農村中國小生的另一傾向。如有的“零嘴”不斷,有的甚至汽水噴同學,遭踏父母的血汗錢。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有三:一是家長的“補償心理”。覺得前幾年條件差,自己的童年很寒酸,不能讓孩子再過那種窮日子。二是“攀比心理”。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讓孩子在同齡人面前低人一等,於是“打腫了臉充胖子”。三是學校教育不力。教師們認為那是學生的私事,該由家長管。

解決上述問題,關鍵在於提高家長的認識。要通過家長學校等到形式對家長進行培訓,從而使家長對孩子“愛而不溺”,從小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學校社會應大力弘揚“節儉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為青少年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其四,厭學情緒呈上升趨勢。青少年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急功近利”,急於賺錢。在利益的誘惑下,有的家長鼓勵孩子輟學賺錢。一是“應試教育”思潮的影響,教師往往把目標定在培養“尖子生”上。結果,許多學生因學習“不跟班”而喪失學習信心。一是因學籍管理的弊端,一些輟學生仍能輕而易舉地獲得學歷證書等。但筆者認為,上述原因仍是表象。造成農村中國小生厭學的根本原因是新的“讀書無用論”。有的大學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某些素質低下的人卻能通過非正常渠道找到一份好工作。對此,家長、學生只能無奈地慨嘆。試想“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誰還肯發憤讀書?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中國小生的厭學問題,出路仍寄希望於改革。只有革除“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的弊端,任人為賢、量材使用,能者上、庸者下,才能激發農村中國小生的讀書積極性。

其五,“早戀”現象。據有關調查顯示,隨著農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村中國小生的“性”意識覺醒提前。中國小生“性”行為呈逐年上升趨勢。青少年“早戀”現象是社會產物。首先不健康影視、書刊、網咖等,對青少年的不良行為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次,是“性教育”的不力:社會缺少積極的、行之有效的“性教育”措施;父母談“性”色變的傳統觀念;學校“性教育”的形式主義等,都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對農村中國小的“早戀”現象,必須持積極的疏導方針。一方面,對農村中國小生的“早戀”現象不必大驚小怪。另一方面,要對中國小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進行正確的性道德、性觀念教育,進行積極向上精神和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把旺盛的精力用於學習,從而健康地成長。

其六、“網戀”現象。隨著農村電腦的增多、網路的普及,一些中國小生開始迷戀“網路”。有的因上網影響了健康,有的因上網而荒廢了學業。對此,許多家長憂心忡忡,無可奈何。網路世界為青少年認識世界開啟了一扇視窗,使他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但是,因為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正處在逐漸形成階段,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經不起強刺激和低級趣味的誘惑,有的在網路世界迷失了自我。

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一方面,家長必須切實加強對家庭電腦的管理,對子女進行正確的教育、監控和引導,干預孩子無節制的上網。學校應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倡導“文明上網”,拒絕色情誘惑,爭當文明青少年。另一方面,軟體開發商應多生產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軟體,使他們從中學到知識,增長才幹,陶冶情操,健康成長。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對網咖的監管,不斷淨化網路市場,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綜上所述,農村中國小生存在的種種不良傾向;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社會矛盾在學校的反映。我們深信,只要不斷深化改革,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中國小生思想道德建設的系列指示,一定能使農村中國小沿著正確的辦學方向前進,從而使農村中國小生健康地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農村中國小生親職教育狀況調研報告
2024年國小生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是一項系統工程和社會工程,需要學校教育的努力、親職教育的配合、社會教育的規範。親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兩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相輔相成,缺少哪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如;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

健康成長。近些天來,我在**鄉中小進行了一次抽樣親職教育的社會調查,發現了不少問題,讓人值得思考。

一、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鄉學校的中學和中心國小在九十年代合併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另有7所村小。我在調查的幾所學校里,詢問了一些情況,並對中學各年級學生作了份問卷調查。我的問卷共發出162份,回收有效問卷140份。調查了該校各年級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和對家長、學校教育的看法以及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現狀。

二、調查情況

1. 學生情況。我對每一份問卷都認真地看了一遍,65%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0%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5%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而且我還發現,在學習目的一題中,對於畢業後的打算,有選擇讀高中或中專,有選擇就業和沒有考慮的。而對務農的打算極少。在學習態度一題中,大部分學生能回答認真完成作業,課堂認真聽講,但有少數的學習認為有些老師課上得不好或聽不懂老師的課。對老師的看法60%的學生認為老教師的講課方法古板,不會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年輕老師工作欠認真負責,和學生交流得少等等。40%的學生覺得親職教育很不得當,望子成龍的封建觀念依然存在,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2.家長情況。在調查中發現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學歷層次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親職教育的思想與方法。具有國中以上文化占63.5%,國小以下占36.7%。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外出務工、農民或從事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占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63.27%。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說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在調查中還發現許多家長認為有了錢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沒有意識到親職教育的重要性。諸如孩子父母長年外出打工,只好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看管。有些父親或母親單獨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比例,留在家裡的父親或母親,又當爹,又當媽,上有老下有小,農活家務一大堆,常常忙得不可開交,很難顧及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更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較低,認為高中和大學高額學費不如讓孩子早點學習電工、修車、焊工等專業技能。

三、調查分析

1. 受傳統觀念影響,教育方法不當。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勝過自己,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長的規律,更不能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有的則根據父輩教育自己的辦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壓抑,無所適從,因此產生逆反心理。調查中,85%的學生挨過父母或其他長輩的訓斥,15%的經常被父母打罵。

2. 主動與學校聯繫共同教育的家長少。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習和生活相當關心,但與老師的聯繫極少。在調查中60%以上的學家從未主動打電話給班主任或學校聯繫,25%的家長從未專程到學校與老師進行交流。因此家長與學校缺乏很好的理解與溝通,同時也缺乏現代的親職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單一,不少親職教育蒼白無力。

3. 身教重於言教的親職教育觀念得不到落實,部分家長行為缺陷影響著親職教育的質量提升。如家長吸菸、講粗話、賭博、不講衛生、不愛看書讀報、看黃色錄像等等,他們只圖自己娛樂而放鬆了對孩子的監管,毫不避諱地將一些在孩子這個年齡不應知道的一些社會不良現象和不拘小節的生活壞習慣展現在孩子面前,很容易被關於模仿的孩子仿效,其教育結果可想而知。

四、調查存在的問題

從親職教育的實施主體(家長)來看:

(一)許多家長都能意識親職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構建民主和諧的親職教育氛圍,並做出了不少努力。由於缺乏現代的親職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單一,不少親職教育蒼白無力。

(二)一些家庭放鬆對子女的教育,家長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的觀念和方法上存在誤區,帶來新的問題。不少家長對子女期望值較高,重分數,重功利,忽視對子女道德、人格、心理和良好習慣的教育引導。

(三)存在問題學生,這大都與問題家庭和親職教育的缺陷直接相關:離異、單親、暴力、重男輕女、貧困、父母文化素質低;一些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方法不當;外出務工家庭放鬆了對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長的價值觀發生扭曲,給子女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這都是問題學生產生的不良背景。

(四)家長重視與子女的溝通,但溝通時間較少,缺乏溝通的技巧。家長與學校缺乏有效溝通,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從親職教育的組織、管理和引導來看:

(一)各級各類家長學校的數量不少,但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家長學校都能發揮應有作用,但也有少數家長學校以家長會代替家長學校,很少開展活動,並且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無法擔負起傳播科學的家教知識和方法,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素質的重任。

(二)缺少專項經費,使現有的各種家教組織和網路發揮的作用受到一定製約。

(三)目前**縣宣傳親職教育知識的專刊、專欄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參與實踐的欄目。

(四)缺少具有一定規模、影響力較大的少年兒童活動場所、實踐基地,許多孩子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可去之處太少。

(五)留守流動兒童管理還需進一步加強,監護人要切實發揮作用。

五、對策與建議

(一)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如: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注重對孩子智力投資同時,還是加強精神方面教育,特別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家長應通過學習,參加培訓,了解少年兒童心理發育特點和教育規律,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家庭關係,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二)家長尤其是母親要不斷學習。作為農村孩子的家長,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從小培養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首先是自我充實、完善的過程,是溝通、影響、感染孩子的過程。母親對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尤為重要,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親,而且孩子在家裡與母親的關係較為親密,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因此,母親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 。從學校教育看,其劣勢一是時間、空間、內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於過分強調統一性與集體性,因而又導致了針對性差,不利個別教育;親職教育的劣勢是因家長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質的差別和家庭經濟狀況、成員結構之不同,給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較大麻煩,這是近幾年家教存在問題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對簡單化、單一化,直接影響了家教效果。為此,學校教育和親職教育要揚長補短,整體互補。

1、學校教育要通過參觀訪問、“榜樣”報告、遊覽山河、實踐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聯繫實際,豐富學生社會知識。

2、建立典型後進生的個別教育檔案,實行全方位的有效監控。

3、針對家教存在的問題,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 “家長委員會”等方式,集中指導家教方法,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舉辦一些親子活動,如:體育節、藝術節中的家長與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長應是兒童的第一任心理輔導老師,要密切關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細微變化,從孩子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育才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四)建立農村家教組織網路。在縣城親職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家長學校的建設和管理有了一定基礎,但在農村家長學校有名無實,沒有發揮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社會資源,推動創建各類親職教育組織,如:農村留守流動人口家長學校、暑期學校、親職教育指導諮詢站等。要積極培養農村親職教育骨幹,形成一支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結構合理、覆蓋面廣的家教工作隊伍。要依託陣地,積極推廣成功家長特別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經驗,精心設計和組織各種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形式新穎、有感染力的主題宣傳教育,廣泛深入農村向家長傳授家長教育行為規範,傳授如何營造溫馨和睦、民主寬鬆、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境的經驗,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長觀,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水平。

(五)擴大宣傳,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要充分發揮大眾傳媒在推進親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作用。開辦家教園地、父母之友、家長課堂等親職教育專題、專欄節目,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與社會相適應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價值觀以及“以德育人”、科學育人的理念,使先進教育思想和科學的家教方法走進千家萬戶。通過舉辦形式各異的家庭互動實踐類活動,如親子活動、家庭運動會、家庭藝術節、孝敬父母好兒童、教子有方好家長報告會等等,使親職教育實現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教育性的統一。

中國小生快樂成長調研報告
2024年國小生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XX中國小生快樂成長情況調研報告顯示,享受快樂童年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權利,擁有快樂童年是每個孩子發展的動力。為進一步保障兒童權利,貫徹“兒童優先”原則,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最佳化兒童成長環境,株洲市婦聯成立調研小組,開展以“快樂學習 七彩生活”為主題的全市中國小生快樂成長專題調研。此次調查採用問卷和座談相結合的形式,調查對象為我市7-14歲的在校學生,年級分布在國小二年級至國中二年級。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問卷1185份。

一、影響孩子身心快樂的主要因素

通過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影響孩子身心快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其次是自我認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對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調查學生中,76.5%的孩子認為全家人相處很好,很喜歡自己的家,只有2.3%的學生表示不喜歡。當問到你是否喜歡和爸爸媽媽聊天或者玩時,45%的學生給出了很喜歡的答案,41.3%的認為一般,也只有13.6%的學生說不喜歡。在面對一道假設提問:要是自己是別人家的孩子該多好時,只有6.1%的學生說是的。可見,我市中國小生對家庭的認同感、依戀感還是比較高的。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好的親職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師生關係對孩子的身心影響很重要。74.9%的學生表示得到老師的表揚會很開心,12.2%的學生表示因為跟老師發生過爭執或矛盾,在學校會很難受,通過調查,市婦聯可以看出孩子們其實很在乎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同時,他們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試分數,61.3%的學生感覺每次考試都會非常緊張,怕考砸,52.1%的學生認為考試得高分會讓他們感覺很開心,只有7%的學生表示對分數高低無所謂,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中國小生因為處在心理敏感期,對外界及自我評價還是以直觀體驗為主,他們更多的是在他人讚美的語言、欣賞的眼光中找到自我價值感。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調查中,市婦聯認為有一組數據是值得社會共同關注的。

一是對學習的認識。被調查學生中,竟然有19.2%的孩子覺得學習沒有意思。在與部分厭學孩子座談時,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們說他們其實也想學,但不願意被逼著學,他們希望自我發展,不接受家長的拔苗助長,他們討厭父母自己打牌、上網,卻安排他們獨自學習,他們討厭父母要求他們這樣那樣,自己卻安於平庸、享樂生活。

二是對學校的認知。被調查學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學校的心情是鬱悶和不愉快的。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將孩子寄宿學校,在調查中市婦聯發現,37.7%學生不願意寄宿,32.3%的對寄宿無所謂,只有30%的選擇願意。

三是情緒的宣洩。當孩子們心中有秘密時,36.6%的學生選擇了放在心裡,誰也不說,7.98%的學生希望在網路遊戲中去尋求釋放,15.9%的孩子因為沒有任何一項個人的興趣愛好,而不知道如何安排閒暇時間,更多的時候是選擇看電視。

針對現在未成年人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困惑越來越多的狀況,株洲市婦聯將在六一前夕成立湖南省首家“株洲市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中心將開展以兒童發展性心理諮詢為主,障礙性諮詢為輔的心理輔導工作,服務涉及未成年人需要諮詢、成長諮詢、成功諮詢、創新諮詢等多個類別。旨在引導學生培養積極陽光的心態,解決中國小生中出現的無理想、無動力、無興趣等心理問題。

三、快樂是學生生活的主鏇律

此次調查問卷中雖然市婦聯發現了一些阻礙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問題,但也得到了一個讓人倍感意外的答案,那就是雖然孩子中49.7%的學生每天只有1-2小時自主安排的時間,28.6%的學生甚至只有半個小時;雖然他們中間45.9%的孩子要在繁重的學習之後還參加2個或2個以上的課外輔導班,但是卻有71.3%的學生認為自己是快樂的孩子,79.4%的孩子表示有機會和能力幫助到他人,非常願意去做並感覺很開心,63.3%的孩子長大後的理想是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國小生學習習慣的調研報告範文
2024年國小生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課題的提出: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簡單而言,就是要養成習慣。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我的生活過得像鐘錶的機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達爾文所說的“規則”,便是指良好的習慣,當然也包括學習習慣。學習習慣這么重要,那同學們的學習習慣怎樣呢?

二、研究目的:

為了了解我們班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對本班學生進行調查。

三、研究方法:

調查問卷、採訪、上網查找。

四、研究步驟:

先調查我們班同學學習習慣,再去查一下有關資料,然後去採訪老師,聽聽老師的意見或建議。

五、研究的過程:

1、調查階段:

(1)確定活動的主題。

(2)確定活動的方案。

(3)進行調查、採訪、發放問卷、蒐集有關資料。

2、分析階段:

我制定了國小生學習習慣調查問卷,採訪的對象是我們班同學。我共發出42張,收回42張有效問卷。然後我對問卷進行了分析,發現我班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存在的問題,需要改進的地方。

我班同學學習習慣現狀分析:

(1)我們班有68%的同學有制定學習計畫的習慣,說明我們班有多於一半的同學都是有計畫地學習。

(2)我們班有74%的同學可以做到出聲早讀,這是一個好習慣,可以把文章記得更清楚。出聲早讀的好處:一個人通過一個晚上的休息,大腦完全沒有了疲憊的感覺,早上開始讀書,會激發大腦皮層的興奮,那么,早上讀書,記憶力比較好,自然就事半功倍啦。

(3)我們班有64%的同學能合理安排假期時間,說明我們班的同學自理能力和安排能力較好。

(4)我們班有58%的同學有偏科現象,原因是老師表揚或批評了他(她),所以導致了偏科現象。偏科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會影響我們部分科目的成績。

(5)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許多學生認為認真傾聽就是專心聽老師講課,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在課堂中,許多學生不善於聽取同伴的發言,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往往喊著“老師我”,有搶答現象。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來修正自己的答案。

(6)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沒有養成。邊讀邊思考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有24%的學生認為自己很少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從考試看,有一些題目不是不會做,而是缺乏細心,沒有讀懂題目,不知道從何做起,不會審題。

(7)學習缺乏自主性。許多學生都是在家長與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不在教師的視野範圍之內,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有的學生比較喜歡看電視,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業就看,有的一有機會就看。做完作業主動檢查的學生不多。有34.2%的學生不會勤查工具書。

3、行動階段:

(1)上網查找資料。

(2)制定並發放倡議書

倡議書

同學們: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使我們終身受益。對於我們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將會改變你的學習成績。知道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良好學習習慣的內容以後,就應該自覺地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讓好習慣伴隨終生,讓壞習慣儘快與你告別。

更多文章
國小生自理能力調查報告
國小生家長陪讀現狀調研報告
中國小生輟學問題的調查報告
農村中國小生學習現狀調查報告
國小生假期旅遊調查報告
國小生學習習慣的調研報告
國小生作文現狀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