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扶貧到戶工作調研報告

根據上級安排,近期我區通過實地走訪、入戶調查、座談討論等方式,對全區扶貧到戶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區是1999年六安撤地設市設立的新區,總面積1926平方公里,山、崗、灣畈各占三分之一,轄19個鄉鎮、3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80個行政村,總人口100.4萬,其中農業人口85萬。淠河、汲河貫穿全境,著名的淠史航水利樞紐工程座落我區,上有佛子嶺、響洪甸等五大水庫,地勢南高北低,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區、人口大區、革命老區、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有8個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重點鄉鎮,易旱易澇,自然災害頻繁。全區2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6.75萬戶,22.83萬人。

二、扶貧到戶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果

設區以來,區委、區政府面對基礎差、底子薄的現實,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扶貧開發“省負總責、縣抓落實、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方針政策。堅持開發式扶貧,以實施整村推進工程為著力點,以基礎建設、產業開發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為切入點,以互助資金試點、“雨露計畫”為重點的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對扶貧到戶工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經驗,取得了良好成效。

1、整村推進。實施第二輪扶貧開發以來,我區編制了《xx區XX-XX年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規劃》,啟動了第二輪100個重點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工程(其中省重點村80個,國家級重點村20個),按照國家級重點貧困村整合資金不少於500萬元、省級重點貧困村整合資金不少於300萬元的標準,XX年從首批到區148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中安排整村推進項目49個,計1213萬元,按照因村而宜的工作思路,在項目安排上突出兩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對於相對偏遠、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的村,主要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基礎條件較好的村,主要突出產業化扶貧,以龍頭產業為依託,讓其給貧因戶提供技術、資金和信息,提供就業崗位,提供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二是把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旅遊開發、茶葉開發、油茶開發與我區的特色產業結合起來,在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項目時都附加規定有企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計畫,通過扶持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貧困農民增收,讓貧困戶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2、產業扶貧。堅持在冊貧困戶“首扶制度”,進一步強化小額到戶貼息貸款的扶貧力度,全面放開承貸機構,方便有發展願望和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貸款發展生產,增收脫貧。自XX年以來,累計投放小額到戶貼息貸款0.3億元,貼息150萬元。目前我區有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1家,省級扶貧龍頭企業3家,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市級37家,中國名牌農產品1個,綠色食品品牌20個,無公害產品11個,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社242個。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放貼息貸款1.5億元,貼息450萬元。

3、互助資金。XX年以來,我區深入開展村民互助資金試點,通過民政註冊成立村級扶貧互助社85個,投放試點資金1000萬元,入社農戶8462戶,其中貧困戶4007戶,有效緩解了農村貧困戶生產資金短缺問題。XX年投入互助資金100萬元;在10個貧困村開展互助資金試點,貼息貸款85萬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個60萬元。建立健全扶貧幫扶責任制和扶貧檔案。

4、“雨露計畫”。 通過實施“雨露計畫”工程,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村退伍軍人培訓以及貧困高中生和大學生扶貧助學,貧困人口的文化素質和致富技能有了較大提高。XX以來,區直多部門合作共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扶貧專項培訓3.5萬人(次),設立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4處,開展農村退伍軍人“碧桂園”專項扶貧培訓260人次,資助農村貧困大學生475人,資助金額240萬元,利用國家開發銀行專項資金資助貧困高中生350人,資助金額達225萬元。XX年,我區進一步拓寬了“雨露計畫”培訓領域,投入資金156萬元。一是狠抓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對全年的培訓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向各鄉鎮和培訓機構下發了培訓意見,調整了培訓工種,提高了補助標準。全年完成培訓1300人,占全年培訓任務的100%。二是按每人每年4000元至3000元標準,給全區XX年211戶在冊貧困家庭考入大專以上的大一、大二大學生髮放了教育資助金,資金總額達90萬元。三是紮實開展農村貧困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舉辦油茶、茶葉、板栗等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23次,培訓人員達1.5萬人次。

5、社會扶貧。一是注重加強與中直、省、市直機關的聯繫,爭取他們對我區的扶貧開發工作的大力支持,如國家開發銀行對我區的教育、道路、衛生、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了大力的幫助,截至XX年末,累計向我區貸款餘額達10480萬元,支持建成了xx區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城南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蘇石大橋建設等一批項目;捐款574萬元建設建成一批供水、公路、橋樑、教育、防洪等公共項目,解決了項目地民眾飲水難和行路難等問題;累計捐贈318萬元,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高中學生接受繼續教育;累計捐贈兩節送溫暖資金38萬元。如淮南礦業集團幫扶獅子崗鄉南嶽廟村做好美好鄉村建設,投入資金1477.85萬元。央企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對口幫扶xx區獅子崗鄉康家埠村,目前已落實幫扶資金80萬元;二是抓好區直單位的扶貧幫扶工作,每年確定550多名副科職以上的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XX年以來,區直單位和個人累計向貧困戶扶貧捐款330萬元,捐贈物資折款450萬元,投資200萬元用於貧困村改善道路、村部改貌、生產發展。三是抓好扶貧宣傳工作,動員一批企業和我區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參與我區的扶貧開發事業,他們在我區修建“村村通”水泥路、村部改貌、學校改貌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累計捐資達600多萬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扶貧到戶認識有偏差。從目前扶貧到戶的實踐來看,工作中存在著扶貧措施不過硬,部門配合不緊密,幹部工作不合拍的現象。溯本求源,這是思想認識不統一的具體表現。一是重視不夠。組織領導是做好扶貧到戶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少數地方對扶貧到戶工作缺乏足夠的思想認識,認為只要把地方經濟發展起來了,貧困戶的一切問題也就順利解決了。因而對扶貧工作重視不夠,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大項目、大投入等對地方經濟有較大帶動作用的工作上,對扶貧到戶工作只停留在一般的形式上,缺乏實質上的重視和關心。二是部門認識弱化。扶貧到戶工作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但是在具體運行操作中,鄉鎮以及相關部門對扶貧到戶工作興趣不濃,片面地認為扶貧到戶是民眾自己的事,到戶工作實施起來難度大,民眾工作也不好做,以至於部門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出現了“迴避”和“踢皮球”現象。三是民眾認識有偏差。大部分民眾對扶貧到戶的真正含義不理解,認為扶貧到戶無非又是扶幾個農村能人和產業大戶,與自己關係不大,有“貧困是命”的落後宿命思想。還有部分民眾認為扶貧到戶就是把錢直接分配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思想認識不到位,部門認識弱化、民眾認識有偏差,導致扶貧到戶工作“效果不佳”。

2、扶貧到戶政策不完善。現行扶貧到戶工作機制的政策有: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小額貸款貼息、貧困村互助資金、產業扶貧、“雨露計畫”等。這些方面的政策設計是符合扶貧到戶方向的。但是,有些政策規定定在扶貧到戶的具體工作中難以落實,有的甚至存在明顯的缺陷,從而導致大量的扶貧資金不能發揮扶貧到戶的應有作用。特別是相當一部分貧困戶對現行產業化扶貧運行機制意見很大。“企業+基地+農戶”的現行產業化扶貧模式,設計雖好,但缺少對扶貧企業和大戶的有效監督和問效。從而導致大部分龍頭企業和產業大戶的壯大和發展,與貧困戶脫貧致富關聯度不大,甚至使本來屬於貧困戶的扶貧資金變相轉為扶富扶強,民眾對此反響強烈,意見很大。

3、扶貧到戶體制不夠順。扶貧到戶工作的項目、資金渠道和參與部門都很多,如信貸扶貧資金由農行管理,以工代賑資金由發改委管理等,不少項目由相關部門負責實施和管理,扶貧系統只是間接參與。也就是說扶貧部門雖然是執行扶貧開發政策的單位,但在項目建設、資金調度等方面,只能做協調工作,無法從整體上調控。而且,專項扶貧資金安排,首先要符合區域經濟發展大局需要,區扶貧辦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這就造成了扶貧系統只有實現扶貧目標的責任,而沒有調控扶貧資金的措施和手段。由於體制不順,導到扶貧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四、扶貧到戶機制的幾點建議

1、正確處理區域經濟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關係。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離不開區域經濟的發展,但區域經濟的發展並不意味著就能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和脫貧致富問題。就扶貧開發而言,解決當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應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區域經濟的發展。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要求貧困地區在安排扶貧資金、選擇扶貧項目時,要解決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在少數貧困人口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之前,不應將扶貧重點轉向更大範圍的低收入人口。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早日脫貧致富,是當前扶貧開發的崇高使命和奮鬥目標。

2、建立扶貧到戶的組織運行機制,強化社會對口幫扶。區委、區政府要統籌區直部門、鄉鎮、村的力量,形成一個“以區政府為主導、區扶貧開發部門總協調、鄉鎮配合、村委會為實施載體”的扶貧到戶組織運行機制,強化社會對口幫扶。一是加大區直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等對口幫扶貧困村力度。扶貧部門積極牽頭組織社會成功人士開展“一對一”幫扶。二是明確幫扶重點。要重點解決貧困戶穩定脫貧問題,核心是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建立比較穩定的致富項目,要結合貧困農戶實際和國家現有的扶持政策,實現因戶制宜,不提倡救濟式的簡單做法。三是強化幫扶責任。鄉鎮黨委、政府要把定點幫扶貧困戶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明確到責任人,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人實行定人、定點、定責包乾扶持,保證每一貧困戶都有責任人掛鈎聯繫,把幫扶貧困戶作為黨員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進行落實。將幫扶情況登記造冊,一定三年不變,貧困戶不脫貧,黨員幹部不離開,並將此項工作列入選拔重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四是注重幫扶成效。對幫扶工作要一抓到底,不可半途而廢。每年都要聯繫一批,幫扶一批,消化一批,脫貧一批,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3、整合扶貧資源,轉變扶持方式。首先要建立規範、合理、有效的扶貧管理體制,明確有關部門的扶貧開發工作職責,實現對扶貧開發工作的統一管理,統一制定扶貧規劃,統籌安排扶貧資金。採取搭建“平台”、“拼盤”的辦法,按照“整合資源、集中投入、各負其責、捆綁使用”的原則,整合扶貧、以工代賑以及其它支農資金,加大對貧困農戶扶持力度。通過整合各方資金,放大扶貧資金扶持效應,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其次要轉變扶持方式。主要是轉變扶貧資金投入方向和扶持方式。在當前國家大力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情況下,扶貧資金應該轉變投入方向,要從過去主要扶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轉變到重點扶持提高貧困農戶自我發展能力上來。大力扶持貧困農戶發展支柱產業、適用技術培訓和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等方面上來,要根據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不同需要制定幫扶規劃,確立投資發展方向,實施優先扶持發展戰略,切實增加貧困農民收入。力爭做到50%以上的扶貧專項資金直接投向貧困戶,重點扶持貧困農村產業發展。

4、擴大貧困村互助資金和小額扶貧貸款到戶覆蓋面。互助資金和小額貼息貸款是扶貧到戶的有效政策,效果明顯:一是擴大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單位數量和資金規模,力爭每個貧困村都建立生產發展互助資金;二是增加扶貧貼息資金總量,擴大小額貼息貸款到戶規模。區級貼息資金安排應不少於150萬,貼息利率應該不低於5%。在扶貧貼息工作中,牢記扶貧宗旨,面向農村,重點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

5、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健全考評考核制度。首先要完善建檔立卡制度,做好農村低保對象與扶貧開發對象的有效銜接,全面掌握貧困戶生產生活基本情況,真實地反映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和他們的脫貧願望,鄉鎮政府要因戶施策、分類指導,建立扶貧到戶項目庫,報區扶貧辦備案,以利提高扶貧到戶的有效性。直接扶貧到戶的項目可分為“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增加農民收入的產業發展項目和有助於農民增加收入的培訓項目”三大類。由貧困戶“看單點菜”。一是對扶貧到戶項目應根據實際情況分期啟動、分批扶持。二是安排扶貧到戶專項資金,建議省里從每年財政扶貧資金盤中,專門切出一塊,與整村推進到戶資金、“雨露計畫”到戶資金捆綁使用,並納入考評。三是對貧困戶直接扶持的無償資金額度以1000—5000元為宜,所有扶持的項目,必須來源於項目庫,納入扶貧專項資金年度計畫範圍。四是在對貧困戶的資金扶持投入方式上,通過多年的摸索,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比較好,先辦事後給錢。項目由鄉鎮、村根據農戶的實際情況因戶制宜安排,待驗收後由鄉鎮財政所用“以獎代補”的形式發放。其次要建立幫扶到戶工作考評制度,實行目標管理。一是以區為單位,成立扶貧到戶工作領導小組,對扶貧到戶工作進行半年一考評,一年一考核,將考核結果與下年度的扶貧到戶資金掛鈎。對扶貧開發工作成效明顯的鄉鎮、村,依照有關政策規定在扶貧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對扶貧工作領導不力,進展緩慢,年度考評為“不合格”的鄉鎮、村,取消下年度申報扶貧項目資金的資格,並在全區通報批評,限期整改。對轉移、挪用、拖欠、擠占、貪污財政扶貧資金的,必須如數追回,並依紀依法追究有關負責人和當事人的責任。二是鄉鎮、村要把扶貧到戶工作擺上重要工作日程,納入年度工作績效考核,與幹部職務晉升和獎勵掛鈎,通過嚴格的考評考核來促進扶貧到戶工作的紮實有效開展。

相關推薦:
扶貧到戶政策措施調研報告範文
2017鄉村街道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縣級精準扶貧調研報告格式
關於開展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
農村低保兜底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關於我縣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
關於最新農村十三五規劃精準扶貧調研報告2016
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2016】
鄉鎮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