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溫州進行考察後的報告

二是單體型企業逐步向多元化混合型企業發展,公司制組織形式增多。到2000年底,私營有限責任公司已達17751家,占全市私營企業總戶數的49.6%,註冊資本191億元,占註冊資本總額的80%。個私在股控股國有集體企業日益增多,全市有自然人控股的混合型企業4935家,占全市私營企業總數的13.8%。

三是經營領域不斷拓展,產業層次逐步提高。從開始的小商品買賣、加工等發展到以工業為主的多種經營領域,並向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延伸,到2000年底,全市有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個私企業744家,從事第三產業個私企業186493家,占總量的72.65%。

四是注重科技創新和塑造品牌,企業競爭能力不斷提升。2000年,全市個私企業技改立項651戶,投資技改資金21.96億元,已開發新產品390個,新產品開發投入6.18億元。個私企業中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的246戶,獲得歐洲ce認證的29戶。全市個私企業累計註冊商標5400個,有19個被評為浙江省名牌,有9個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有3個被評為全國馳名商標。

五是依託港口城市優勢,外向型經濟有力拓展。到2000年底,全市共有出口創匯個體私營企業2349戶,已獲自營進出口權企業264戶,形成了一批出口創匯超億元的龍頭企業。個私企業利用外資增多,2000年,全市私營企業組建中外合資企業293家,累計吸引外資1.2億美元,個私企業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11家,累計引進外資近1億美元。

六是塊狀經濟發展較快,形成了許多以資源為依託,以產品為紐帶,以骨幹企業為龍頭的塊狀經濟。目前,全市已有"一地一品","一村一品"的塊狀經濟140多塊,從業人員40萬人,其中產值超億元的有90多塊,超5億元的有10多塊,占浙江全省塊狀經濟總數的45.8%。

三市發展民營經濟的基本經驗

綜觀溫、台、寧三市民營經濟的發展歷程,三市民營經濟能夠得到迅速發展,既與當地的崇商風氣有關,也與中央和地方鼓勵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分不開,其中有許多值得借鑑之處:

一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當地實際出發,敢闖敢冒,大膽創新。80年代初期,溫州市委提出要靈活貫徹中央各項改革開放政策,不唯書,不唯上,只唯

實。不靠國家投資,不靠引進外資,主要依靠本鄉本土老百姓的民間投資來發展經濟。台州市積極扶持民間"打硬股",鼓勵創辦既不同於集體經濟,又不同於個體經濟的新型組織形式--股份合作企業,提出"取寧、溫之長,走自己的路,大力發展股份合作經濟"的思路,使民營經濟在體制邊緣悄悄生長,在政府的允許和鼓勵下蓬勃發展。

二是改善投資環境,出台優惠政策,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發展初期,寧波市的不少鄉鎮政府不僅採取允許和鼓勵的態度,而且還積極介入。一方面使個私企業在創辦之初比較容易獲得土地、資金、勞動力等各種生產要素,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創辦成本;另一方面,鄉鎮政府的組織推動進一步加速了民營經濟的迅速擴張。在政策服務方面,從1993年起,寧波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個私經濟發展的政策檔案,全市32個與個私經濟發展有關的部門相繼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意見,在全市進一步形成了適合個私經濟發展的氛圍。溫州市在個私企業的稅收徵收上採取了先發展,發展後再徵稅補稅的政策,藏富於民,鼓勵民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