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體制工作建設調研報告

第三,進一步完善決策機制。對關係國家發展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作出正確決策,是執政黨的重要職責,也是實現領導和執政的主要途徑之一。保持決策機制的科學性、先進性,是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首先,要建立健全決策信息公開和公布制度。凡是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決策制定、重要幹部任免、重大建設項目管理和大額度資金使用、涉及民眾切身利益問題的處理,除涉及黨和國家秘密之外,都要及時公開決策的事項、依據、程式、結果。其次,要健全完善民主、科學決策的程式。在決策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特別要注意聽取少數人的意見,堅持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規範化。對關係重大、涉及面廣的重大決策,應先行試點,檢驗決策的可行性,取得經驗後再作出正式決定。其三,要健全完善民主、科學決策保障制度。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決策諮詢與論證制度、決策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和決策信息支持系統。其四,建立健全決策評估系統和糾錯改正機制。應建立相對獨立於黨委、政府而又服務於黨委、政府的決策評估系統,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決策效果進行科學的和客觀的評估,對決策方案執行後的相關影響進行追蹤性研究,加強對決策活動的全程監督。其五,建立健全決策責任追究制度。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健全具體的責任追究辦法,明確決策者的許可權及相應責任,實現權利和責任相統一。

第四,進一步完善各級黨組織內部的運行機制。各級黨組織特別是中央和地方黨委是重大決策的主體。要按照實現黨內生活民主化、科學化、規範化的目標,進一步完善各級黨組織內部的運行機制,發展黨內民主,保證科學決策。一是進一步強化黨代會和黨委全委會的功能。在認真搞好試點、積累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實行黨代會常任制或代表常任制,進一步確立黨代會在本級黨組織中的權威地位,使黨代會真正發揮對黨內重大問題的決策權,以及對黨內決議執行情況的監督權,確保全委會和紀委會嚴格執行黨代會的決議,使全委會和紀委會的工作嚴格接受黨代會的監督。從建立健全常委會向全委會負責、報告工作和接受監督的具體制度入手,進一步強化全委會的功能。二是進一步完善全委會、常委會的工作規則。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建立和完善黨委內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式。凡涉及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等問題,都應在充分論證基礎上,通過召開全委會會議討論決定,並在全委會監督下實施。完善全委會、常委會表決制度。三是進一步完善科學規範“一把手”權力的制度。按照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對班子的權力進行合理分解。一些地方規定“一把手”不分管人、財、物的具體業務,這種做法值得推廣。四是進一步完善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制度體系。積極探索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活動載體,為維護黨員民主權利提供保障,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第五,進一步完善選人用人機制。領導者的職責是兩條,即出主意(決策)、用幹部。對執政黨來講,科學選拔或推薦優秀的執政骨幹隊伍,既是一個重要職責,也是一個重要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學、民主的選人用人機制,當前需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選人用人“首次提名”制度。逐步推行幹部任用初始提名由地方黨委全委會成員民主推薦制度,並建立首次提名責任制。二是完善選人用人“最終決定”制度。逐步將下一級地方黨委、政府正職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本級黨委、政府工作部門正職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納入地方黨委全委會或常委會無記名投票表決範圍。組織部門在討論幹部任免建議時,應邀請紀委和組織部內部的幹部監督機構人員列席會議。三是建立選人用人情況通報制度。繼續推廣領導幹部任前公示制。各級黨委常委會(或全委會)、部門黨組的用人決策,應定期向管轄範圍內的黨組織、黨員和民眾通報,接受幹部、民眾的監督。四是建立幹部選拔任用工作評議制度。各級黨委常委會和主要領導幹部在年度述職述廉活動中,應把用人權的行使情況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並在相應範圍內進行評議;也可由黨代會代表或全委會成員對選人用人質量進行評估。評議結果作為上級黨委評價考核下級黨委和主要領導幹部的重要內容。五是建立用人失誤失察責任追究制度。包括推薦提名失誤責任追究、考察工作失誤責任追究、任用決定失誤責任追究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