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為全面掌握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一步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市政協根據今年重點工作安排,成立專門調研組,於今年上半年對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到環保、水務、城管、畜牧等部門和部分鎮街、有關工程現場進行實地調研,專題召開座談會,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問題,剖析原因,尋求對策。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逐步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市先後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全國首批綠色小康縣、全省減排先進縣(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省級園林城市,榮獲“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

(一)生態經濟初具規模。持續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三次產業健康協調發展。工業化集群化程度不斷提高,培植形成了機械製造、新型建材、食品醫藥、能源、輕紡等支柱產業,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0%。第三產業繁榮活躍,旅遊業提檔升級,乾雜海貨等專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7.6%,我市被列入全省50個服務業重點城區。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市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二)生態保護紮實推進。深入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全市林地面積達到57.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4%。加強流域治理和水保生態建設,治理塌陷地1.2萬畝、水土面積168平方公里,治理區域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有力促進了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恢復保護了自然生態。

(三)治污減排成效明顯。全面關停拆除機立窯水泥生產線,淘汰水泥產能490萬噸。萬元gdp能耗、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比XX年下降21.4%、29.2%、12.5%,圓滿完成“xx”節能減排任務。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先後投資5.4億元建設了城市第一、第二和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大塢生物醫藥基地4處污水處理廠,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8萬噸,中水回用率68%,位居全國縣級市前列。投資1.3億元,實施了城郭河、界河入湖口等6處人工濕地建設,出境河流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關停小火電14.9萬千瓦,對29家廢氣企業實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鋪設供熱管網68公里,關停燃煤鍋爐76台;建設了3家機動車尾氣檢測站,嚴禁超標車輛上路,減輕了機動車尾氣污染,城區大氣優良天數逐年增加。

(四)城鄉環境有效改善。在城區主幹道全面推行“水沖路面、機械清掃、人工保潔”三位一體的保潔方式,城區新建垃圾壓縮中轉站12座,新建改建水沖公廁100餘座,完善了環衛設施布局。建設了垃圾處理場,累計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30餘萬噸。強力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在14個鎮建設了垃圾中轉站,購置了壓縮轉運車、垃圾收集車,形成了“村收集、市鎮轉運、無害化、資源化管理”的垃圾處理模式。

(五)安全體系逐步完善。投資XX萬元建成環境監控中心和監控網路,46家企業和2家污水處理廠安裝了線上監測裝置,15家重點企業安裝了遠程視頻監控設備。在泉上橋、群樂橋、王晁橋及白龍灣斷面建設了4座水質自動監測站,

實現了自動監測、視頻監控、生物監控三位一體的綜合監管。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取締土小企業106家,實施了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家畜禽養殖場的搬遷整治工作,保障了全市飲水安全。

二、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雖然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當前生態問題日趨複雜化,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

(一)生態保護意識還有待增強。一些地方的個別領導環境保護意識缺乏,在開發與保護上顧此失彼、急功近利,不惜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的、局部的經濟效益;少數企業和單位仍存在著重開發、輕保護的思想,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社會公眾愛護生態、保護生態的主動性、自覺性還不夠強,隨意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二)生態產業結構還不夠合理。服務業發展仍滯後於工業,三產增加值占比依然偏低,三次產業比例中,二產為54.6%,三產為37.6%,二產高出三產17個百分點。工業內部資源型產業比重仍比較大,重化工業所占比重達70.7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成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節能減排任務重,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大。

(三)污染防治形勢還不容樂觀。一是大氣環境質量仍需改善。由於我市火電、焦化企業較多,加之城市拆遷面廣量大,導致大氣污染、揚塵污染仍比較嚴重。據監測,我市城區全年仍有150天pm10超標,冬季霧霾天氣時有發生。二是水污染防治形勢嚴峻。河流水質時有超標。5條骨幹河流除新薛河水質較好外,另外4條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城河、郭河屬城市納污河污染較重。從目前情況看,我市河流斷面水質與環境標準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今年一季度,棗莊通報我市城郭河群樂橋斷面水質達標率為零,cod、磷、氟化物均超過地表水iii類水質標準,其中cod超標嚴重。河道治理任務艱巨。近年來,我市先後對荊河、小清河城區段以及北沙河、十字河等部分河段進行了綜合治理,五條骨幹河道全長167.6公里,已累計治理125.1公里,但是達到20年一遇標準的僅為42.9公里,尚有120公里需統一治理提高防洪標準,尤其是流經城區南部的郭河南支、北支尚未啟動治理,河道不暢,污水直排,垃圾遍布,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的形象和周邊居民的生活質

城河河道內垃圾遍布(XX.4.7) 北沙河河道被占用(XX.3.28)

量;分布在農村的小型河流、支流、坑塘等本應在改善周邊生態環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今多數垃圾成堆,變成了“垃圾河”。荊泉水源地保護面臨考驗。位於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我市和山亭區少數污染嚴重的塑膠加工、食品加工等土小企業死灰復燃現象嚴重,隱蔽生產,偷排污水,對全市飲水安全構成很

荊泉水源地上游山亭區污水未經處理直排我市荊河河道(XX.3.19)

大威脅。三是農業面源污染逐步加重。化肥、農藥用量偏大,利用率低,導致土壤中氮、磷等化學物質過剩、流失,農藥殘留於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對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污染。秸稈綜合利用率低,秸稈焚燒和亂堆亂放問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對農村污染造成了不良影響。

文本框: 污水處理廠污泥堆積文本框: 荊河上游污水未經處理直排河道(XX.3.28)(四)環保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一是污水管網配套不健全。城區多處污水管網建設時間久,基礎資料虧缺,投入資金不足,管網及檢查井經常性堵塞損壞,不能及時修繕;建於1999年的荊河、小清河污水渠,老化破損嚴重,尚有9公里未完成改造,污水外溢現象突出。城區東部、學院西路等區域尚未建設污水管網,導致黨校賓館、山東化工技師學院等處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荊河;洪緒片區污水產生溢流現象。郭河北支南岸南沙河鎮駐地、鮑溝現代玻璃生產基地支管網不配套,未能與第二污水處理廠管網對接,廢水直排河道。新建農村社區管網配套設施不健全,生活污水多數直接排放。二是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存在問題。污泥圍廠問題嚴重,第一、第二污水處理廠日產污泥300餘噸,不能及時有效處置,造成廠內污泥堆積如山。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和大塢生物醫藥基地污水處理廠,由於污水量不足等原因,無法正常運行。級索鎮、濱湖鎮污水處理廠尚未開工建設。三是固體廢物處理設施不全。目前,我市尚未建設糞便處理場,城區每年公廁、居民小區化糞池清抽糞水約3萬餘噸,清掏糞便約XX余噸,主要採取簡易排放,對水源、土壤和空氣造成污染。城區各類餐飲服務業達1200餘家,日產餐廚垃圾量約60噸,無法得到有效處理。

(五)造林綠化任務還十分艱巨。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24%,距離創建國家森林城市31%的標準,還有不小的差距。森林資源總量仍然偏小,部分山區仍有荒山未綠化;西部平原區森林面積偏小,農田林網帶斷網破;森林生態系統還不完善,生態防護功能不強。

(六)農村環衛整治還任重道遠。我市的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才剛剛起步,覆蓋面還較小,目前460個居實行了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僅占市村居總數量的36.9%。尚未實行城鄉

環衛一體化工作的村居,仍然存在生產、生活垃圾隨意亂倒的現象,垃圾占道、垃圾入河、垃圾圍村的問題仍很突出。在垃圾中轉站建設、垃圾收集運輸設備購置等方面資金投入缺口較大,在目前各鎮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在資金投入上存在一定困難,亟需建立市、鎮街、社會多元投入的保障體制。

(七)生態建設機制還不夠健全。一是生態獎懲機制缺乏。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生態補償融資渠道和主體單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轉移支付和專項基金兩種方式。資源開採企業對塌陷地、採石、采砂礦坑恢復投入不足,生態保護得不到有效的經濟補償,生態破壞缺乏應有的懲治,個人或企業破壞生態環境,政府買單的現象嚴重。二是污水處理管理體制不順。污水管理方面,當前是住建局負責污水處理廠及污水管網的規劃建設,市政處負責管網的排查維修,水務局負責納入污水管網的污水處理廠的巡查監管,市環保局負責排污企業和污水處理企業出水水質的監管,致使部分工作溝通協調困難,難以有效開展。三是生態環境監管能力薄弱。環保部門監察、監測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僅有20餘名,難以承擔大量的環境監管工作任務;環境應急車輛、通訊、防護等應急設備十分缺乏,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差。

三、加強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建議

市委、市政府在3月底召開的生態滕州建設暨環境保護工作會上,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滕州和美麗滕州的奮鬥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最佳化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化,確保萬元gdp能耗比,cod、氨氮、二氧化硫、nox排放量年均減少2.5%以上,出境斷面河流水質穩定達到三類水質要求,空氣品質二級天數每年增加10天,城市污水處理達到全覆蓋,實現全域城鄉環衛一體化,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城鄉美麗、文化繁榮、社會和諧、政治清明的幸福滕州。

(一)最佳化產業布局,推進節能減排,構建結構最佳化、循環高效的生態經濟體系。要以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為方向,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要素支撐結構和空間布局結構,促進生態環境最佳化與經濟永續發展良性互動。一是積極發展生態效益型工業。要大力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計畫。推進機械製造、煤化工、新型建材、食品醫藥、能源、輕紡六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植玻璃深加工、不鏽鋼製品、汽車配套、生物醫藥、家居裝飾、食品加工六個百億元產業板塊,促進工業經濟的規模實力和質量效益不斷提高。要策劃和引進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示範帶動作用的科技型企業,促進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加速規模膨脹。要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嚴格執行環評、能評和“三同時”制度,從源頭上控制新增能耗及污染物。發揮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引導與倒逼作用,堅決淘汰重污染高耗能行業落後產能,為產業轉型升級騰出空間。要加大閒置土地清理處置力度,實施“零增地技改”,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和產出率。大力推進清潔生產,運用稅收、土地等政策措施,鼓勵產業園區內不同行業企業之間的橫向耦合及資源共享,促進“廢物”的再利用、零排放。二是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依託良好的人口、區位、交通優勢,努力做好“大旅遊、大商貿、大物流、大市場”四篇文章,加快推進微山湖古鎮、魯班文化創意產業園、紅星美凱龍家居生活廣場、義烏·滕州商城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業發展層次,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要抓住我市被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機遇,最佳化區域布局、培育主導產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要扶持培育壯大盈泰集團、東啟公司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區,按標準化整建制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要健全完善市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體系,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要鼓勵引導廣大農戶特別是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發展標準化生產,建立一批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生產基地,重點培植壯大盈泰立體種養科技示範園等標準化種養示範園。要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種肥同播”、深施肥技術和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提高化肥、農藥的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要鼓勵扶持發展不施用任何化肥、農藥的高品質有機農產品生產,使農業“返樸歸真”,積極培育一批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

(二)實施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環境,構建水綠山青、藍天潔淨的生態環境體系。一是進一步加強污染防治。要深化水污染防治,讓水質更加清澈。全面構建“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確保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四條河流斷面水質達到三類水質要求。要加快城區第三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確保今年年底前建成投入運行;抓緊開展排水管網普查工作,收集整理管網資料,加快維修城區破損管網,新建城區東部、北部管網,確保XX年底前城區污水處理全覆蓋。加快級索鎮和濱湖鎮兩處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增鋪西崗、級索、東沙河、官橋、東郭、大塢、界河、木石等8個鎮51.5公里的污水管網,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出水管網,確保正常運行。實施好總投資2.2億元的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等4條河流的1.5萬畝的濕地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郭河下游段治理、北沙河中游段治理、十字河官莊攔河閘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綜合治理河道16公里,切實改善斷面水質和流域生態環境。要深入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讓空氣更加清新。加快焦化企業和燃煤電廠脫硫除塵治理再提高工程實施進度,開展新源熱電公司等3家公司脫硝治理。推進大塢生物醫藥基地配套設施建設,確保香料企業全部進入基地生產經營,統一治理污染物。加大熱力管網鋪設力度,增加集中供熱面積,關停供熱管網範圍內、重要路段兩側和鎮駐地的燃煤鍋爐。對建築、拆遷等工地進行集中整治,切實減少揚塵污染。強化機動車尾氣管理,嚴禁未進行尾氣環保檢測或尾氣排放不合格的車輛上路行駛。要積極推廣秸稈還田、青貯氨化、秸稈沼氣、秸稈壓塊、秸稈發電等技術,建立完善的秸稈田間處理、收集、儲運體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要加大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力度。徹底關停小蓄電池生產企業。嚴格化學品風險評估和監管,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和管理,確保所有企業做到危險廢物安全處置。探索水泥jt窯固廢處置技術,提升固體廢物處置中心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儘快選址建設糞便處理場,解決糞便隨意處置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儘快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場,切實解決餐廚廢棄物環境污染問題。

二是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要強力推進“森林城市”創建,全力打造“綠之城、水之鄉、文之邦”,努力實現城市園林化、鎮村生態化、水系風景化、山區林果化、農田林網化、道路林蔭化,力爭到XX年完成創建目標。要突出抓好城市綠化,積極實施北辛公園、杏壇廣場等增綠增花工程,開展林蔭路、林蔭公園、林蔭庭院、林蔭停車場等大綠化活動,真正讓城市三季有花、四季常綠。要抓好水系綠化,整合林業、水利、交通、農業、城建、旅遊等項目資金,重點搞好“秀美荊河”建設,高標準搞好小清河市民休閒長廊建設,儘快啟動城郭河生態景觀長廊建設,貫通城市水系,完善配套設施,彰顯生態休閒親水特色。繼續抓好沿河、沿湖、沿庫造林,對五大河流兩岸和境內水庫周邊,建設護岸林、護坡林、水源涵養林。要抓好山丘綠化,大力實施荒山綠化、破損山體治理和山坡地經濟林基地建設。要抓好通道綠化,突出抓好京台高速公路、東木路等道路綠化項目,提升綠化美化品質。抓好平原綠化,積極實施連片面積100畝以上的平原造林工程,大力開展農田林網化建設。抓好鎮村綠化,大力推進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四旁”綠化。要加強水土流失和小流域治理,搞好生態濕地修復和採煤塌陷地治理,對生態退化嚴重地區進行生態修復重建。要加強微山湖濕地等風景名勝區、蓮青山等森林公園的保護和建設,在重要水源涵養區、生物多樣性豐富區、重要土壤保護區等區域,規劃建立一批生態功能保護區。

三是進一步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要搞好環境衛生專項治理,堅持集中整治和長效管理相結合,每年集中1—2次的時間,開展大掃除、大清整活動。各鎮街、各部門要組織發動廣大幹部職工和民眾,對轄區內臟、亂、差問題進行徹底治理,在清髒治亂上有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要大力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儘快編制完成《滕州市城鄉環衛一體化總體規劃》,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全面推進“村收集、市鎮轉運、集中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力爭利用三年時間實現規範運作、全域覆蓋。要進一步研究推動城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目前我市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採用的是填滿處理方式,雖然成本低,但占用場地大,而且容易對周邊環境產生污染。焚燒處理垃圾可以處理實現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可以有效緩解土地緊張的問題。因此,建議我市儘快考察論證,早日新上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真正做到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三)強化宣傳教育,形成統一共識,構建善待自然、和諧文明的生態文化體系。要採用生態教育、環境宣傳、文化薰陶等多種手段,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一是加強生態文明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路等媒體,積極宣傳環保國策,宣傳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曝光非法排污和破壞生態的典型案件,定期公布城市空氣品質和重點流域水質,通過宣傳引導和輿論監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二是開展各種社會活動,提升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充分利用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樣性日”、“水日”等載體,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廣泛深入開展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活動,提高公眾參與度。三是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繼續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對照創建指標,不斷完善提高軟、硬體建設,力爭XX年創建成功。各鎮街要積極創建設國家級、省級生態鎮、環境優美鄉鎮、綠化示範鄉鎮。要積極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計畫,推進文明幸福村、環衛一體化示範創建活動,每年評比表彰一批先進示範村。要在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努力創建一批生態文明示範單位、學校、企業、社區,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廣泛深入開展。

(四)堅持改革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構建雙向約束、權責清晰的生態制度體系。一是建立組織保障體制。建議成立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常務副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對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事項進行統一部署、綜合決策、協調行動。鎮街、部門明確職責、分工協作,形成工作合力。要改革環保管理機制,對鎮街環保所試行“垂直化”管理,由環保部門統一管理。對鎮街土小企業清理取締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切實增強鎮街工作責任意識。二是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鎮街年度目標考核指標體系,將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指標分解落實到各鎮街和有關部門,逐級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把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重要依據。進一步完善鎮街差異化考核工作機制,在考核發展速度的同時,加強對發展質量的考核;在考核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考核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三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使用、誰付費”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形成污染者付費、保護者受益、治理者獲利的機制。要積極爭取並用足用好上級生態補償資金,設立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資金,主要用於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保障改善民生等。特別對近年來新增生態公益林,全部納入市級生態公益林補償範圍,落實管護人員和管護報酬,強化管護措施,確保造林綠化成果。四是建立投入保障機制。各級財政要優先安排生態文明專項資金和工作經費,並逐年增加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資金投入。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投入的綜合作用,採取財政貼息、投資補助等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綠色信貸產品,擴大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投入;積極推行市場化運作模式,鼓勵各類主體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凡是可以引入市場機制、實行產業化的項目,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投融資機制。要改革環衛收費模式,借鑑泰安、薛城等地區水務部門代收垃圾處理費成功經驗,實行自來水代收,增收生活垃圾處理費。要加強環衛隊伍建設,各鎮街均要組建環衛所,配備領導力量和專業人員;村級配備專職保潔員,市、鎮財政給予工資補助,保證工資發放到位、隊伍長期穩定。五是建立應急防控機制。督促有關鎮街、部門、企業制訂應急預案,建設應急處理設施,有效遏制環保群體性事件和重大事故的發生。加強危險化學品、造紙、醫藥製造等重點行業企業的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建立風險源信息庫。加強對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監管監測,實行生態安全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相關內容
2024年家鄉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基層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