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土地是農業發展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改革開放以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村土地的經營權從所有權中分離出來,曾極大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但隨之也產生了一些矛盾與問題,近年來顯得尤為突出。隨著農村改革發展的快速推進,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以市場為導向,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鼓勵土地合理流轉,是整合農業生產要素、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是促進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經營的現實選擇,將有力推動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和城鎮化建設進程。

一、我縣土地流轉基本概況

我縣有農業人口31.87萬人,勞動力16.73萬個,耕地總資源58.45萬畝,二輪延包時,全縣農戶共承包土地48.66萬畝。據不完全統計,截止XX月12月底,全縣登記流轉土地面積4180畝,涉及農戶1452戶。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全縣農村土地流轉呈現如下特點:

(一)流轉方式多樣化

從全縣土地流轉情況來看,轉包、轉讓、出租、入股等多種流轉方式並存。

一是轉包(含代耕滿一年的),大部分外出務工家庭採取了這種方式。即原承包戶將承包地全部或部分轉包給轉入戶,轉包條件和利益關係雙方達成口頭協定,也不經過發包方,只是一年一定一結算。具體數據暫時無法統計。這種流轉期限的不固定性,容易造成轉入方的短期行為,對土地進行掠奪式經營。

二是租賃,採取這種流轉方式全縣共登記1983畝。如李家河鄉青龍嘴村、乾壩村,高羅鄉九間店村、埃山村470戶農民將736畝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給楚天林木公司建立貢水白柚基地;曉關鄉茶葉加工大戶龍維民等人在中村壩村租用土地,建立優質茶葉基地200畝。農戶每年可從中獲得350-500元/畝的租金收入。採用這種流轉方式,讓轉出方收入比較穩定,但未考慮到價格因素給收益所帶來的影響。

三是入股,登記面積1919畝。如李家河鄉酉源蔬菜專業合作社吸收青龍嘴村100戶農戶400多畝土地入股,建立蔬菜基地,僅種植大頭菜一項,農戶每畝可獲得800元純利。這種流轉方式,將農民與企業(合作社)聯成利益共同體,農民受益較大,但其收益受企業(合作社)的經營狀況影響較大,農民對此持觀望態度。

四是轉讓,登記面積274畝。如萬寨鄉移民通過轉讓從當地農戶手中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從而擁有穩定的生活來源,當地農戶在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時,已經有比較穩定的非農收入,通過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後,又得到了經濟補償用於擴大二三產業。通過轉讓,解決部分土地二輪延包後移民搬遷無土地耕種的問題,維護了社會穩定。

(二)經營模式多元化

我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總體雖然較小,但蘊育出了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一些農業規模經營模式:

一是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全縣共有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社 54個 ,其中種植業專業合作社49個。如李家河鄉二虎寨村精品柑桔白柚專業合作社,流轉500多畝土地用於規模經營。

二是農業公司化經營模式。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圍繞建立農產品原料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組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如楚林白柚公司流轉土地736畝建立白柚基地,科星有限公司流轉270畝發展苗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