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調研報告2篇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大學生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

二、問卷情況

見附錄,本問卷共發放xxx份,收回有效問卷xxx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為主。

三、數據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800,對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布峰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大概符合常態分配

2.恩格爾係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250-3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數據受限於學校的物價水平,但還是可以反映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擁有手機的同學居然占到被調查總人數的100%,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費高於50元的占到43%,已經接近一半。以我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我們的數據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個電話時間較短。即使考慮到目前的手機普及率,大家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

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於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

5.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是說明了一些問題,這種情況是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

6.自我評價

結果顯示,71%的被調查者認為花銷較大,與自己的預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著這種花費勢頭,這也算是大學生消費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現。

四.思考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目前正受到社會的影響,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

a、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XX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儘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2.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

即使在取消聯考年齡限制之後,20歲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於6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我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我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畫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5.2%的同學在400元以下“有點痛苦”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28.3%的同學在400-550元之間“勉強過得去”,有34.4%的同學在550-900元之間“稍為有點爽”,有14.6%的同學在900-1400元之間“比較自由”;有7.5%的同學月消費1400元以上可以說是“跟著感覺走”——無憂無慮。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島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么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調查中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4.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5.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0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c、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畫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裡,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d、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於激烈的社會轉型過程中,雖然社會經濟與以往比較已經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們離工業化已開發國家的距離還很遙遠。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樑,引導大學生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國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今後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我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我們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2.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產管理能力,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專家指出,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迴避的話題。可以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裡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我們建議老師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兩課”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3.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為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體現。

五、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畫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1,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另外,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徵。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六、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裡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

那么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a,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b,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

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附錄: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問卷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請儘量如實填寫.

一.客觀題

1.您的月消費額大概為多少( )

a.400以下 b.400-500 c.500-800 d.800-1100 e.1100以上

2.您每月飲食方面支出(包括零食飲料)大概為多少()

a.250以下 b.250-350 c.350-450 d.450-600 e.600以上

3.您每學期學習方面的花費(包括文具、書籍、複印、培訓班)()

a.200以下 b.200-300 c.300-400 d.400-600 e.600以上

4. 您是否有定期出去聚餐的習慣或請朋友吃飯的行為?如果有,平均每月用於這方面有()元支出

a.50以下 b.50-100 c.100-150 d.150-200 e.200以上

5. 如果您是女生,您花在服飾和化妝品方面平均每個月的消費()

a基本不花費 b.50以下 c50-100 d100-200 e200以上

6. 您每月談戀愛浪漫氣氛“製造費”是多少( )

a.我尚單身 b.100以下 c.100-200 d.200-400 e.400以上

7. 您擁有手機嗎?如果有,每個月話費支出為多少?如果沒有,請回答下一題。

a.50以下 b.50-100 c.100-200 d.200-300 e.300以上

8. 您每月用於通訊方面的支出為多少(僅限於使用電話卡的情況)()

a.20以下 b.20-50 c.50-80 d.80-110 e.110以上

9. 您是否有打工的經歷,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補貼日用 b.增長社會經驗 c.趕時髦 d.渴望獨立

e.閒著沒事,乾就幹了

10. 您花費的資金主要來自( )

a.學子勤工儉學, b.用休息日在外作家教 c給企業打工 d.主要從家裡拿錢,很少自己掙錢 e.其他:

11.您的家庭月總收入為( )rmb

a.500(以下) b.500—1500 c.1500-3000 d.3000-5000 e.4000以上

12. 您覺得您現在每月消費情況如何( )

a.高得慘不忍睹 b.偏高 c.剛剛好 d.偏低 e.低得一塌糊塗

二.問答

您有沒有在不知不絕中花去很多錢的體驗?如果有,您覺得這部分花費是否必要?

如果您認為不必要或者很大一部分不必要,您能想出什麼辦法避免這部分花費么?

最新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研報告
大學生消費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在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紀輕,群體特別,於是有不同於社會其他群體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可以反映社會消費方面的很多問題。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我們對身邊的同學進行調研活動,對大家的消費進行分析和總結。

調查時間:XX年7月1日

調查地點:煙臺職業學院

調查方式:調查問卷

調查群體:煙臺職業學院會計系大一400名學生

調查結果與分析:

(1)

在400名學生中,月平均生活費在500以下占比例10%,500到1000占比例69%,1000到1500占比例19%,1500到XX占比例2%。大部分同學的消費水平並不高,由此可見,社會上一些輿代表著高消費,代表著奢侈浪費的看法是片面。

(2)生活費的來源

有2%的同學生活費來源於勤工儉學與兼職打工,選擇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有59%的選擇了家中補給,39%的選擇為家中給予和打工兼得。由此可見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源於家庭,少數同學通過打工有獨立意識,然而,大學生在家庭中始終都是孩子的身份。

(3)消費的用途

消費是生活的主流,當70%的人選擇了將生活的主要用途用於學習,飲食與生活用品,就說明了當代的大學生,消費的結構是健康的,淳樸的。有22%的人將服裝作為主要的消費方式,說明了衣食住行,在消費中絕對的重要性。

(4)手機通訊費

手機是日常消費的另一重大要素。有71%人每月通訊費在50元以下,25%在50到100元之間,消費水平偏低,表達了一種好的消費方式。

(5)對花銷的記錄

生活中的花銷常常沒有什麼痕跡,月底時驀然回首,才發現錢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殆盡。在調查中24%的人能夠做到計畫消費,經常記賬,59%的人在生活中偶爾記賬,另外17%的人從不記賬。說明了我們對自己花錢的方面還沒有特別的關注,沒有注意到做好消費記錄的重要性,當代大學生,還擁有年輕的心,對生活並沒有多少經驗,所以也沒有對錢有很強的概念,沒有能夠對錢認真控制和記錄。

(6)對餘額的做法

在此次調查中,81%的人選擇存入銀行或者轉入下月生活費,5%的人選擇了馬上花掉,14%的人表示月底沒有餘額。大部分同學能夠物盡其用,是一種好的體現。

(7)購物的態度

在逛街時看到喜歡的物品,有5%的人選擇不假思索就買下了,80%的同學能夠做到理性思考,看性價比與實用性,15%的人選擇了便宜就會買,體現了同學們較為成熟的購物意識,不至於亂花錢亂購物。

(8)買單方式

當與朋友聚會時,72%的人選擇了aa制,15%人選擇了主動買單,10%的人選擇的是無所謂,不在意這些事情,可以看出我們對於人情世故的好的見解,也可以看出我們還是能夠分辨錢與感情的區別。

(9)網購頻率

61%的同學選擇了0-2次,25%的同學選擇3-5次,5%的同學選擇6次以上,6%的同學選擇不網購。購物是女生的天性,但只有很少的女生選擇了每月有多次的購物經歷,也體現了我們大學生的理性消費。

(10)在你所熱衷的方面,你會控制不住的大肆花錢嗎?

32%的同學選擇會,68%的同學選擇不會。這表明了我們花錢的態度,理智永遠高於不理智。

(11)當購物時錢不夠用,你會向家裡要錢嗎?

6%的同學選擇向父母要錢,41%的同學選擇自己存錢,7%的同學選擇向別人借錢,47%的同學選擇理性思考不買了,大部分同學都選擇的自己存錢和不買了,只有很少很少的同學選擇跟父母要錢,突然覺得有小小的感動,因為我們無論是來自於斑駁的大城市還是風光無限好的農村,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知道我們的家人給的錢都是來之不易的,誰都不想讓愛自己的家人們為自己擔心。

調查總結:

(1)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學習與生活方面,而玩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儘量精挑細選,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2)大學生消費有其不理性的一面,理財觀念淡薄。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隨機消費,衝動消費也有很多。

(3)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當代大學生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係到自己,學校,還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問題。對此,提出幾點建議:

(1)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智的對待自己的消費。要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主要來源於家庭,所以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和自制能力,不要盲目的感性消費,克服攀比心理。

(2)樹立維權意識。大學生也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的欺騙等不法行為屢禁不止,作為消費者,面對複雜的世界,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社會,學校和家庭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的培養。積極有效的指導,有利於大學生更好的應對問題。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4)合理規劃自身的消費,對消費建立計畫性,明白消費的目的,增強理財意識,儲蓄意識。

結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大學生的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在影響著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人生觀,價值觀還在定型中,具有可塑性,需要社會,老師,家長的教導和培養。因此,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能走上正軌。

編輯推薦:
大學生消費結構調查與分析
大學生消費心理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