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學生村官農村調研報告

我是一名來自長沙縣北山鎮福安村的大學生村官,XX年8月份通過湖南省選的大學生村官考試分配到福安村擔任書記助理一職。在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引領下,我對本村洪山廟組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調查走訪,通過實地走訪,通過與老百姓面對面的交談,我對現階段農業發展狀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農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農村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措施有了更準確的把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在不斷降低

糧食安全問題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種糧已經不再成為農民賴以生存的物質獲取來源,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在不斷降低,主要原因表現在:一是國家的經濟結構不平衡。我們國家經濟總體水平在區域之間、行業之間、城鄉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導致更多的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選擇到沿海發達的城市就業,而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裡,部分身體狀況好或者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老人,為了能夠減輕兒女的負擔,尚能自給自足種上一畝三分地,然而對於那些身體狀況不好或者家庭條件相對富裕的老人,他們的農田基本上一年到頭荒在地里,無人耕種;二是國家的種糧政策未落實到位。自去年以來,中央審時度勢,積極調整種糧政策,將糧食補貼政策調整為誰種田誰得補貼,然而這一政策在落實的過程中,卻遇到了矛盾和阻力,種田者礙於人情面子,與讓地給自己耕種的田主人達成了某種默契(補貼仍然歸田主人),村上的組長為了不得罪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之任之,而村幹部對於組長報上來的數據根本不了解實際情況,最終導致誰種

田誰受益這一政策沒有落實到位,想種田的積極性沒有得到提高,不想種田的地仍然荒著。三是農民務工收入的增長遠遠超過種糧收入。通過調研,得出一組數據:

表一:農民種糧收入(以1年種5畝地為例):

表二:農民務工收入(以1年務工200天為例)

表三:種糧與務工收入對比

從以上三組數據可以看出, 從80年代到20世紀末,農民種糧的收入超過了務工收入,農民種糧更划算;而從21世紀開始至今,隨著我國勞動力的稀缺,導致務工價格急速上漲,務工的收入遠遠超過了種糧收入,農民務工更划算,最終導致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在逐年降低。

糧食安全問題關係著我們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係著全中國13億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我們應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扭轉糧食安全問題繼續拉大的局面:一是加大投入,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吸引更多青壯年勞動力選擇本地就業,為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逐步地縮小區域之間、行業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步地改善我們國家經濟結構不平衡這一現狀;二是嚴格落實種糧補貼政策。種糧補貼政策作為一個薄弱的環節,政府部門必須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事實為依據,通過強有利的制度約束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面;三是積極推進“家庭農場”發展模式,積極引導、鼓勵種糧大戶承包土地,使農業朝著現代化、規模化發展,逐步地提高糧食生產效率,逐步地增加糧食總產量。

(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仍然艱巨

農村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農村環境直接關係到村容村貌,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身體健康。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是提升了,然而農村環境卻在悄悄的發生變化,河流因生活污水的排放而不再清澈、農戶房前屋後到處是白色垃圾、部分村落死角垃圾遍地、豬糞到處亂排等等現象,直接影響著農村的環境面貌,直接危害著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國家意識到了農村環境的惡化,高度重視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關檔案,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效果卻不容樂觀,任務仍然艱巨,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權利過於集中,沒有下放。農村普遍存在村支書“一言堂”的狀況,凡事書記說了算數,書記如果不重視農村環境治理工作,權利不下放到環保專乾,環保經費落實不了,得不到保障,環保專乾就放不開手腳,有心無力,最終導致農村環境治理工作開展不力,農村環境面貌得不到改善;二是缺乏獎懲的長效機制,積極性未充分調動。農村環境治理工作一般由村幹部擔任環保專乾,向下布置上級安排的工作任務,由村婦女組長擔任環保信息員,負責傳達信息和下戶檢查農戶衛生,然而,部分村由於沒有制定農村環境治理獎懲的長效機制,環保信息員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的調動,他們在下去檢查農戶衛生的過程中,也只是走走過場,沒有一個獎懲機制約束他們。三是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意識是人的行動指南,指導著人的行為方式,作為生活在最基層的農民來說,缺少城市人所受的約束和良好習慣的影響,缺乏環境保護意識,習慣了隨意的生活,房前屋後、村落死角、池塘、田邊等等地方,都成為了他們亂倒生活垃圾的地方。

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人人有責,我們應該以主人翁的姿態切實擔負起保護環境的重任,一是明確農村環保專乾責任制,建立績效考核制度。農村環保專乾作為環境整治的直接參與者和組織者,他更了解環境整治存在的問題,在明確他是第一責任人的同時,應該通過建立績效考核制度,有效增強環保專乾的責任意識,充分調動環保專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建立和健全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長效機制,充分調動環保信息員的積極性;三是加強宣傳力度,不斷增強老百姓環保意識。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最終的落腳點在於農民自身,我們只有不斷的加強宣傳力度,不斷的增強老百姓的環保意識,讓人人都成為“環境的保護者、家園的守護者”,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環境整治問題,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環境面貌。

(三)老百姓之間交往變少、感情在慢慢變淡

中國的農民是淳樸的,也是善良的,家裡來了客人,笑臉相迎,熱茶招待,端椅子,擺瓜子,招呼得客客氣氣、周周道道,這種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待客之道一直在農村延續至今,然而,在這種傳統美德的背後,卻仍然避免不了農村的人情味在悄悄的發生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慢慢變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在慢慢變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農村缺少公共娛樂場所,老百姓的生活過於單一,缺少一個平台讓他們相互交流、增進感情,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二是農村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獨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老人一方面要照顧孩子、要乾農活,另一方面因為年老體弱,出去串門的少,就算是串門也只是選擇臨近的幾家,稍遠的幾乎不去,種種原因導致了農村缺乏朝氣,缺乏生機,老百姓彼此之間缺少交流,感情在慢慢變淡;三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小農意識”仍然根深蒂固。我們不可否認,農民是純樸的、善良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農民是狹隘的、斤斤計較的,鄰里糾紛、土地糾紛、山林糾紛是農村最常見的糾紛,也是處理起來最棘手的糾紛,農民往往會因為一寸土地爭得死不相往來,哪怕是兄弟之間也毫無人情可言。

守住我們“心靈的家園”,讓農村傳統美德、民風得以傳承,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一是加大投入,完善農村公共娛樂設施建設。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投入,因地制宜,不斷完善農村公共娛樂設施建設,通過開展活動,不斷豐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二是保護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剪紙、刺繡、皮影戲等等傳統藝術隨著時間的流逝在農村逐漸的消亡,我們應該充分的挖掘、保護和利用好這些文化,讓這些文化在農村得以傳承,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的發展;三是積極排查、妥善處理好矛盾糾紛,不斷增進老百姓之間的感情。

農村是一片廣大的熱土,在中國農村仍然生活著7億農民,他們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他們的困難需要一步一步去解決,我們只有充分認識現階段中國農業的發展狀況,充分了解農民的生活狀況,充分挖掘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種糧政策落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公共娛樂設施建設上不斷的完善和加強,我們才能在推進城鎮化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難,我們才能最終實現“中國夢,農民夢”。

相關推薦:
大學生村官農村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