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調研報告3篇

本站xx鎮地處三原縣城東部約 20 公里處,東接臨潼區,南鄰高陵縣,屬三縣區交匯處。全鎮共 13 個村, 102 個村民小組, 6646 戶, 2.78 萬人,耕地面積 32876 畝,屬三原縣農業大鎮之一。

xx鎮人民政府共有幹部 94 人,其中領導幹部 9 人(正科級 2 人,副科級 7 人),其它幹部 83 人(副主任科員 1 人),臨時聘用人員 2 人。幹部年齡在 35 歲以下 41 人, 36 — 50 歲 43 人, 50 歲及以上的 8 人。幹部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中專階段的 56 人,大專文化 29 人,本科及以上的 7 人。

全鎮有幹部編制 92 人,其中行政編制 30 人,事業編制 62 人。人員來源中,公務員招考有 30 人,事業單位招考有 52 人,退伍軍人有 10 人。臨時聘用的 2 名工作人員中,其中為鎮機關灶聘用 45 歲女性廚師一名,為鎮傳達室聘用 60 歲男性門衛一名。

幹部理論學習及培訓情況。近年來,鎮黨委、政府能堅持每天組織全鎮黨員幹部進行集中學習,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科學發展觀,學習中央、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的各項惠農政策及有關檔案精神,對未組織學習過的內容,要求全鎮黨員幹部加強自學,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對自己在學習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剖析原因,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加強整改,不斷提升幹部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培訓工作上,能結合我鎮實際,制定幹部培訓計畫,組織幹部外出考察學習、聘請專家及上級部門領導幹部進行專題農業知識、技能、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同時,組織幹部積極參加上級部門開展的各項培訓,提高幹部知識和駕馭農村工作的能力。

鎮政府的辦公經費全部來源於縣財政,主要用於黨委、政府的日常性工作,幹部工資、津補貼基本能按時發放,養老、醫療及住房公積金每名幹部都能享受上。

鄉鎮幹部提拔使用全部從有幹部身份的幹部中提拔,從 1999 年到現在,xx鎮未(從一般幹事中)提拔一名副科級領導。

土地使用權情況調研報告
使用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土地的國家所有與地上房屋的個人所有之間的矛盾,決定了中國的土地使用制度與房屋所有制度之間,必須建立有效的銜接機制。有的學者希望通過改變土地所有制形態,依靠土地私有化解決問題;也有學者期望通過將土地使用權永久化,解決土地國家所有與房屋個人所有之間的矛盾。筆者想在這裡,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

土地所有制度與土地使用制度是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從根本上來說,土地所有制度來源於憲法規定,而土地使用制度則是在憲法授權之下,具體的權利義務安排。

根據我國現行的《土地管理法》,土地使用權(居民用地)70年不變。但70年後,使用權人必須將土地交還給國家。如果地上房屋的使用年限遠遠超出70年,房屋所有權人是不是還必須交出土地和地上房屋呢?我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中規定,土地使用權期滿的,使用者可以申請續期,並繳納出讓金,重新登記。這樣,房屋所有權人可能會面臨兩種選擇:要么繳納土地出讓金,申請續期;要么讓出自己的房屋,由國家行使土地所有權。不論何種選擇,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既然土地國家所有,那么,土地使用權不可能永久化,房屋的所有權必然會受制於憲法上所規定的土地所有權。

另有一種情況是,當房屋使用壽命少於土地使用權期限時,應當如何處置?我國居民房屋折舊期限(不等於使用壽命)普遍為30到50年,這就使得房屋在不具有使用價值之後,房屋所有權人仍然擁有土地使用權。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相對簡單,那就是儘量做到土地使用權期限與房屋使用的壽命相一致,當土地使用權到期之後,房屋所有權自然滅失。我國當前的土地使用制度借鑑了他國的有益經驗,並且考慮到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從長遠來看,應當逐步考慮將居民的商品房使用壽命與土地使用權期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適當延長土地使用權期限,增加房屋使用壽命,解決可能到來的矛盾。當然,如果房屋使用壽命少於土地使用權期限,那么,在房屋不具有使用價值之後,應當允許原房屋所有權人繼續保留土地使用權,並且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充分行使土地使用權。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房屋所有權人的利益。

土地使用權續展與賠償

觀念問題解決之後,我們還必須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土地使用權續展如何繳納土地出讓金?在我國,土地出讓金為一次性繳納,房地產開發商在獲得土地使用權時,必須將土地使用權有效期內的所有土地出讓金全部繳清。這一規定有利於保護房屋所有權人的利益。但是,如果要求消費者必須一次性繳納土地使用權續展的費用(土地出讓金),則會給消費者帶來沉重的負擔。可以按照土地的價值,根據各地不同情況,制定計算的標準,並且依照標準按年徵收土地出讓金。如果房屋所有權人沒有及時繳納土地出讓金,則失去土地使用權。這種做法的缺點在於,當一個社區若干房屋所有權人沒有按時繳納土地出讓金時,政府有關部門是否有權收回該社區的土地使用權?在人口密集的商品房住宅樓里,這樣的問題可能會經常出現。可行的解決辦法是,建立一種集體談判機制,在土地使用權期滿時,由政府按期收回土地使用權,然後根據法律授權,由政府與業主委員會集體談判,談判的結果適用於所有的房屋所有權人。如果其中部分房屋所有權人沒有按照談判達成的協定履行土地使用權的續展契約,那么,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這樣做,既可以把所有權問題轉化為債權問題,在小範圍內維護房屋所有權人的利益,同時又能在大的範圍內解決土地使用權續展的問題。

其次,政府有關部門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對房屋所有權人財產造成損害時,應當如何處理?一般情況下,政府不能違反契約約定,擅自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但如果是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但是應當給予房屋所有權人合理的補償。

土地使用權續展期限和費用

在解決土地使用權續展期限和費用問題時,我們必須堅持以下三個原則:第一,統籌兼顧原則,充分考慮到一級市場上土地出讓金的計算依據和土地的保值增值情況,考慮到土地使用權人經濟承受能力,考慮到前後規定的連續性;第二,有效利用原則,土地使用權續展期限和費用的確定必須有利於土地的充分利用,必須考慮到土地的實際用途;第三,可持續發展原則,制度設計必須有利於土地的不斷增值,必須有利於財政收入的持續增加。

現在,不少人希望在內地建立類似於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度。這是一種脫離實際的想法。作為典型的殖民地,香港在港英政府控制期間,為了從土地中汲取財政收入,創建了獨特的土地批租制度。在強調土地政府所有的前提下,為了確保政府正常運轉和解決公共設施建設問題,將部分土地用名義地價的方式,租給一些機構。其他大量的土地,公開拍賣,並且將拍賣所得作為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很顯然,這是一種帶有寄生性、權宜之計性質的土地使用制度,內地絕對不能盲目全盤照搬。

制度設計不周延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中國的土地制度必須從長計議。在不改變土地所有制的情況下,應當在土地出讓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地上物的使用壽命,爭取做到土地使用權與地上物的使用壽命相統一。對於當前房地產開發中已經出現的房屋使用壽命與土地使用權期限不一致的問題,可以根據國務院《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在土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土地使用權及其地上建築物、附著物所有權由國家無償取得。如果重新批租土地,或者進行土地使用權的續展,必將導致土地使用權被房屋所有權所牽制,使得國家的土地所有權變得支離破碎,土地的效用難以發揮。

在明確了土地使用權期限之後,對那些地上建築物具有長久存續價值的,可以批准土地使用權續展。但要取得新的土地使用權,必須繳納土地出讓金。否則,對於其他土地使用權人來說就是不公平的。土地出讓金應當根據土地的市場價值進行計算。如果房屋所有權人不願意繳納土地出讓金,則可以將地上建築物捐贈給國家,或者捐贈給他人,由他人繳納土地出讓金。這樣的制度設計,並不是為了剝奪公民的財產權,而是為了防止在土地使用權續展中出現新的不公。假如土地使用權人只需要繳納工本費,就可以繼續擁有土地使用權,那么,國家的土地所有權就會落空;假如土地使用權續展費用只是土地的增值部分(土地使用權的費用=土地使用權市場價格-初次繳納的土地出讓金),那么,國家的土地所有權仍然處於被虛化狀態。只有按照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價格,重新繳納土地出讓金,土地使用權的價值才能得以體現。如果土地使用權人未按契約規定繳納土地出讓金,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總之,在土地國家所有的前提下,公民只能擁有土地的使用權。如果土地使用權長期存在,並且不受土地所有權約束,那么,土地的國家所有也就沒有了現實意義。當然,在完善土地使用權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房屋所有權人的切身利益,必須在制度設計上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在筆者看來,我國可以採取土地出讓金分期分批繳納的方式,隨時提醒房屋所有權人權利的期限和邊界,國家通過及時充分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土地所有權,實現物盡其用。在必要時,國家還可以徵收不動產稅,防止部分公民購買房屋,囤積居奇,從中牟利。

國小各學科教材使用情況調研報告
使用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一、調研主題

學科的教學與整合

二、調研對象

本校的全體教師和1---5部分學生

三、調研結果

1、各科新教材的優勢

從各學科的教學看,大多的教師更喜歡現有的各科教材,具有的以下明顯優勢:

(一)各科新教材學科知識性、導向性強,呈現方式多樣,豐富有趣,

(二)各科新教材都尊重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教學內容。

(三)各科新教材的編寫注重縱向與橫向的設計,使教學知識過於集中進行了分散式教學,適合不同學齡段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與鍛鍊。

(四)各科新教材都注重了實踐能力的培養。改變了舊教材的只重知識不重時間的現象。

(五)各科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真正體現了學科的整合。

(六)各科新教材的設計開放靈活,給老師、學生留有較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

從學生的學習情況看,新教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使用新教材的學生學習熱情高,興趣濃,善於發言、質疑,思維敏捷,有自我表現的欲望。探究活動多,學生喜歡做,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強。

2、各科新教材的感受

作為一種新教材,教師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有其優勢的一面,但也有覺得不太適應的地方,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教材好看不好教。

新教材突出了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但只見教材情景,不見教學內容。尤其是數學、品社、和科學教材中特別明顯,讓人感覺內容華而不實,把教材的知識味沖淡了。

建議:以圖為主,但要圖文並茂,這樣即使學生課上沒掌握好的,也可通過看圖、讀文意理解知識點。

(二)教學內容設計太分散,不利於學生系統的掌握。

新教材(如數學)的知識點多而分散,每一冊都安排一些,有的同一個知識體系在一冊課本上要分成多個單元上,看起來好象在縱向、橫向上是連貫的,但由於知識點的分散,學生往往學下一單元前面的知識忘了,學下一冊上一冊的知識不記得了,再學習時又要重新整理一遍。如:統計與可能性,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都在不同難度上設定了這些知識,知識點分散,且每學期的內容相近,占課時太多,不利於學生對相關知識體系的掌握。

建議:在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情況下,儘量把相關的知識點放在同一個單元,使知識系統化,便於學生系統掌握。

(三)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下降。

國小數學教材:強化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培養,忽略基本計算的重點教學,基本計算練習題目設計較少,學生很難達到計算的熟練程度,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相對較差,兩極分化現象明顯

建議: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設定多種形式的計算技能培養練習,加大計算練習內容量,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四)國小科目偏多

國小三級課程總計10多門科目,占課時數多,而且有的科目內容設定是相通的,如語文與傳統的教學,品德社會與環境教育、安全教育的教學,數學與實踐活動等。他們可以。

建議:整合這些相應的科目,讓他們互相補充、互相連結。

(五)教學用書要有其參考的價值。

我們現在的教學用書,對單元知識體系做了詳細的介紹,對課時教學做了引導,但沒有參考性結論、定義。尤其是一些難解問題沒有講解說明。

建議:在教學用書上應當添加上重點內容結論、定義和疑難問題的講解說明,供教師閱讀參考。

相關文章:
強化伸縮性經費管理提升使用效率調研報告
農村國小錄像教材使用情況的調研報告
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問題調研報告
鋼筆使用情況調研報告
關於中國畜禽養殖中抗生素使用情況調研報告
關於加強大學生村官培養使用工作的調研報告
大學生手機使用習慣調研報告
中學生網路使用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土地使用權糾紛成因調研報告
校園使用手機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