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玄武”建設中的法律問題及對策

出租。 2、在引進人才、合法用工中,如何處理好勞資關係。 “科技以人為本”,高科技it企業中人才是第一因素,能否處理好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是關係到高科技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只有在法律框架內,依法訂立勞動契約,才能規範勞資雙方的行為,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1)關於勞動契約。 簽訂勞動契約是確立勞動關係的首要條件,並且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在一些普通企業,特別是服務性行業中,往往是勞動者積極要求訂立契約,但企業卻以種種理由不想簽,而在高科技的it企業中,有時卻恰恰相反,對一些技術人才或銷售骨幹,企業希望能訂立長期的勞動契約,而勞動者卻往往不想訂或只訂立短期的契約,這是因為這些技術人才或銷售骨幹往往掌握著與公司命運休戚相關的核心技術和業務渠道,他們不想被勞動契約所束縛,以備在有更好的機遇出現時可以在短時間內“另攀高枝”,為此,寧願面對沒有勞動契約所帶來的各種風險。針對這種特殊情況,我們建議一方面應加強對勞動者的法律宣傳,告知其不簽勞動契約可能失去法律的保護,產生不可預知的風險,促使他們與企業訂立完備的勞動契約;另一方面要鼓勵企業提高對高科技、高素質人才的投入,以優厚的條件減少人才的非正常流動,保持企業平穩發展。政府勞動監察部門應加強對企業用人情況的檢查,規範用工行為。法院在處理這類勞動契約糾紛時應當將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與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引導企業和勞動者正確處理勞動關係。 (2)關於競業禁止。 競業禁止,是指為防止商業秘密在同行業間的泄露,用人單位與掌握商業秘密的員工通過契約約定,員工在勞動契約期內及終止勞動契約後一定期限內負有保密義務,用人單位將給予員工適當經濟回報。《關於加強科技人員流動中技術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見》第七條第二款規定:“競業限制條款一般應包括競業限制的具體範圍,競業限期的期限、補償費的數額及支付方法,違約責任內容。但與競業限制內容相關的技術秘密已為公眾所知悉,或者已不能為本單位帶來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不具有實用性,或負有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有足夠證據證明該單位未執行國家有關科技人員的政策,受到顯失公平的待遇及本單位違反競業限制條款,不支付或者無正當理由拖欠補償費的,競業限制條款自行終止。”競業禁止條款所限制就業的時間應當合理,如果規定的時間太長,既會導致人才資源的浪費,又會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必須支付高額補償金)。一些國家通常規定為一年(如比利時),有的規定為半年(如英國),我國在《關於加強科技人員流動中技術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見》中規定,競業限制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三年。《勞動部關於企業職工流動若干問題的通知》也對競業禁止的時間規定為不超過三年。這可以根據各單位不同的情況以及須保守商業秘密的特點來決定,但絕不能過長,並應在勞動契約中予以約定。 3、在賣場出租、場地租賃中,如何規範雙方的行為。 三年後在珠江路科技街拔地而起的座座大型it賣場,將以分割租賃的方式吸引眾多的投資創業者,如何通過簽訂租賃契約約束雙方的行為,實現出租方與承租方的雙贏,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簽訂租賃契約時應注意的問題。 租賃契約應載明必備的事項,依據《契約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租賃契約的內容租賃物的名稱、數量、用途、租賃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賃物維修等條款。”特別是在租賃期限上,應注意如在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對於it賣場的租賃,鑒於it產業產品更新快,有一定經營風險的特點,我們建議租賃契約應採用書面形式,一年或二年一簽,以每個賣場成立的專門管理機構為簽約主體,並應約定只能經營it產業相關的產品,租金採取預付的方式進行。 (2)承租人轉租時應注意的問題。 承租人在租賃期間因為經營狀況或其它原因可能會發生轉租行為,依據《契約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經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契約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契約。”因為賣場內的it企業,其銷售行為附屬著保質、保修的契約義務,這一過程有一個較長的期間,因此,對於承租人的轉租行為,因慎重審查,以免因轉租導致無法提供其應盡的售後服務義務,必要情況下,可在其轉租時再要求其提供一定數額的資金作為質保。 (3)承租人不能按期支付租金時應注意的問題。 依據《契約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的規定:“承租人無正當理由未支付或者遲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契約。”對於此條的執行應注意,其前提條件是承租人未付或者延遲支付租金。在解除契約時,賣場管理機構應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式,可以通過自行調解或訴訟的方式進行,而不應採取單方強制的方法,以免造成責任的混淆和損失的擴大。 4、在公司設立、股權轉讓中,如何避免糾紛的產生。 隨著“數字玄武”建設的進一步深入,我區投資環境會越來越好,必然有許多投資者將在這裡開始他們的創業歷程,融入到高科技產業大潮中,現有it公司也將實現經營主業的轉變,進行公司結構和資本的重組。上述變化必將帶來許多新興公司的設立和公司股權的轉讓等一系列問題。依據現行的《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外資企業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在公司設立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公司設立中,除了要符合《公司法》第十九條的規定,在設立時注意股東人數、制定章程等基本設立條件以外,還應特別關注出資類型方面的法律規定。因為新興it公司多是以高科技為經營方向,因此以專利技術、商標權、非專利技術和勞務等作為出資將大量出現。《公司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對作為出資的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或者土地使用權,必須進行評估作價……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 《合夥企業法》第十一條規定:“對貨幣以外的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