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局對農村市場流通及供銷工作調研報告

在開展“察民情,抓落實,促發展”主題活動中,我們深入部分縣、鄉和企業對農村市場商品流通和供銷發展情況進行了一次綜合調查研究。

一、農村市場商品流通和供銷工作存在的問題

1、農產品供給小生產與農產品需求的大市場的矛盾。一方面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對農產品的原料需求越來越大,迫切要求農村市場為工業發展提供數量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好的農產品;另一方面,城市化、城鎮化比重的上升與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整個城鄉居民消費商品化、市場化水平的提高,也要求農村市場提供更多的農產品有效供給。此外,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接軌,也要求農村市場提供有比較利益優勢的優質農產品出口。與經濟體制轉換和經濟成長則出現了明顯反差,全國3億多農戶的小規模、分散生產經營是目前我國農產品供給的重要來源。分散的小生產不但難以靠規模化經濟降低生產成本,而且無法迴避和抵禦農產品生產的“雙重風險”,與農產品需求的大市場相距甚遠。

2、農村市場客體交換系統的擴大與農村市場主體組織原始規模狹小的矛盾。隨著農業生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實行和農村市場的改革開放,我國農村市場的規模急劇擴大,是因為農村商品市場交換體系急劇擴大,進入市場交換的農產品品種\數量急劇增多;是農村生產要素市場、資本市場也在發育,有的要素市場規模相當可觀,例如,勞務市場等。與農村市場交換客體系統規模的擴大相比,中國農村市場主體的發育則明顯滯後,仍然靠個人、農戶為主參與農村市場的活動,仍然是商品經濟欠發達的一種自由原子競爭式的市場主體狀況。

3、農村市場交換規模擴大與農村市場網路殘缺的矛盾。原有國有商業與供銷合作社系統在農村的健全的點、線、面的網路體系通過改制全面瓦解消失後,出現了農村商貿流通網點殘缺不全的狀況,在農產品收購、農資銷售、日用工業品供應等主要由一些農村個體戶自發經營,而個體經商戶的行為不規範,實力弱、服務差、經營範圍窄等給農村市場帶來了許多問題。

4、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提高與農村流通業態落後的矛盾。連鎖超市等新型經營業態在城市迅速擴充後,農村商品流通仍然是傳統業態為主導,即使有的掛名“連鎖店”,實際上仍然是“掛羊頭,賣狗肉”式的舊式經營,仍假冒偽劣商品混跡其中,農民權益受損。

5、城鄉市場差距不斷擴大。城鄉市場在基礎設施建設、業態結構、市場管理、市場秩序等方面的差距都在擴大,農村市場商品流通仍然普遍存在的設施不足,方式陳舊。

6、農產品優質品種少,加工低效,產品增值不高,缺乏科技含量和規模化,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農產品成本冷鏈系統方面建設緩慢造成流通不暢和成本較高,利潤低微,農民進入市場難,買難賣難是農民最突出的問題。

7、供銷社是農村市場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在計畫經濟時期,經營網點多、生產生活商品齊全、輻射面廣、網路延伸等特點,城鄉上下一套完整的銷售網路,為繁榮城鄉市場,滿足了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深受政府滿意和消費者歡迎,隨著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供銷社自身的經營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各種矛盾和困難暴露出來,思想觀念落後,體制僵化,人員包袱過重,經營出現嚴重虧損,資不低債等;為此,從XX年開始,市、縣兩級供銷社開始對全系統進行“兩個置換”的改制工作,處置企業資產、置換職工身份、處理銀行債務、清償社員股金及其他債務;然後,由於改制盲目,缺乏全局發展觀念,造成企業和基層社全部解散,機構不健全,傳統經營業務丟失,經營網點萎縮,流通體系不健全,各類人才流失,僅僅保留了縣級供銷社機構,工作職責不明確,人員思想不穩定。雖然,近兩年來,市、縣兩級供銷社在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效甚微,其主要是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網路不全,職責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