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消防試點建設調研報告

三、xx州農村防火工作薄弱環節及問題

從總體上看,因我州經濟總量較低,對消防投入不足,加之受歷史、習俗等各種因素影響,我州農村火災隱患量大,火災高發、多發的嚴峻形勢仍未得到根本改變,燒了一個寨、毀了一片林、貧困數代人的現象沒有得已根除,民族大村寨、旅遊村寨甚至農村防火試點村寨仍時有火災發生,甚至一年燒掉一個旅遊大寨(XX年3月6日,xx州從江縣丙妹鎮鑾里村因村民生活用火不慎,引發特大火災,受災89戶,直接財產損失45.1萬元;XX年4月19日,xx州黎平縣大稼鄉大稼村因村民吸菸,引起特大火災,受災81戶,直接財產損失51.1萬元;XX年7月17日,有著5XX年歷史、被譽為“中國環保第一村”的xx州錦屏縣河口鄉文斗村上寨發生火災,除47戶村民家當盡失外,還使約5000份“國家級”珍貴文獻——清代林業契約化為灰燼。這批林業契約文書是繼故宮博物院的清代文獻、安徽“徽書”之後的第三大珍貴歷史文獻;XX年9月19日,xx州從江縣下江鎮巨洞村三組因村民酒後臥床吸菸,引起特大火災,受災83戶,死亡3人,直接財產損失68萬元;XX年4月14日,xx州黎平縣南加鎮茅貢鄉地捫村因癱瘓病人在臥室用火取暖不慎,引發火災,受災42戶,死亡1人,直接財產損失43.1萬元;XX年2月13日,已經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琵琶大歌”之鄉——xx州榕江縣寨蒿鎮晚寨村因小孩玩火,引發特大火災,受災162戶,直接財產損失97.2萬元,整個大寨幾乎全毀)。這些火災事故,不僅給廣大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損失,更損毀了我們傳承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旅遊的珍貴的無形資源——這些村寨災前仍保存著從漁獵、採集到畜牧、農耕等古老的生產、生活方式,各種信仰、習俗、節慶、儀典,音樂、歌舞、語言、文字、建築、雕塑……各民族古老的手工技藝更是幾千年保存下來的寶貴遺產。這些保存有大量人類文化遺產“活化石”之稱的民族村寨,在中國乃至世界已不多見,堪稱“無價之寶”,其無形資源價值損失之巨,無法用金錢衡量,給後人留下了莫大的歷史遺憾……。xx少數民族自治州至今仍是我省乃至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民族聚居密度最大、貧困程度最深、農村火災最嚴重的地區,“全國農村火災看xx,xx農村火災看xx”,每年仍有近萬名民眾因火災返貧。

農村消防工作深層次的重大問題、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多年來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未能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認識農村消防工作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重大意義和關聯性,重視程度和領導力度不夠,農村消防工作管理機制不健全,責任制落實不力;二是政策措施不配套,地方利益、部門利益、民眾利益的協調機制不健全,村鎮建設缺乏總體規劃,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小、投資分散,農村綜合改革滯後,實施建設項目時各自為政,單打獨鬥,“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未能有效整合,形不成合力;三是為保護珍貴的民族旅遊和文化資源,必須保留住少數民族地區傳統的木房建築風格和民族習俗、文化,保留渾然一體的大寨風貌,但包括消防安全在內的“硬體”、“軟體” 保護措施十分滯後;四是科技含量低,未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裝備技術建設改造農村基礎設施,消防基礎設施十分薄弱;五是農村消防保障機制尚未形成,經費保障不力,整治農村火災仍停留在低層次和“治標”上,達不到“治本”的目的,反而浪費了資金和政策資源;六是多種形式消防力量建設發展緩慢,穩定性差;七是消防安全宣傳教育不深入、不普及,民眾消防安全意識不強,素質不高,抵禦火災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