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捕撈資調研報告

1.活動概況

XX年7月我們共青團華南師範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委員會赴汕頭南澳三下鄉服務隊調研小組針對南澳漁業嚴峻的狀況,我們深入了解南澳近幾年漁業的發展情況和禁漁期的實施力度,親自走進南澳漁民的生活,進行實地採訪和考查,進一步分析南澳人們的海洋資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找出南澳島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探討出南澳海洋資源急劇減少的原因。

我們在調研的同時,一方面通過查閱國內外前沿文獻等方法對南澳島的海洋資源利用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以提高當地漁民的生態保育意識,減少對海洋生態環境極大的破壞。另一方面我們會通過諮詢專家,採納他們有建設性的建議,在漁民中廣泛開展宣傳工作,儘可能地減少漁民違法、違規的捕撈方式,讓保護好海洋資源的知識普及到每個漁民家庭。

2.南澳海洋捕撈概況[1]

南澳作為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其中主島南澳島面積106.14平方公里,海岸線76.77公里,人口7.2萬,目前仍以海洋漁業為主要產業。該縣擁有海域4,600平方公里,海洋捕撈業發達,為全國水產百強縣[1]。漁業向來就是南澳人民的生計之業,全島大概有一萬人口以漁業為業。千百年來當地人民已養成了靠海吃海的“討海”模式。

但由於近幾年海洋生物逐漸地減少,出海的成本比往年高出許多,原本每天揚帆出海,滿載而歸的熱鬧景象已成為南澳漁民的回憶。再加上近幾年“單拖作業”盛行,加上炸、電、潛捕等違法、違規的捕撈方法,加劇了海洋資源的枯竭,減少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捕撈業急劇蕭條,漁民的生計已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導致很多漁民不得不改行換業。

3. 調研採訪過程

XX年7月19日我們於南澳縣後宅鎮後江渡口採訪了漁民。漁民給我們介紹了南澳捕撈的相關情況。整理歸納如下:

3.1捕撈概況

南澳漁民以捕撈魷魚為主,也有捕撈石斑魚和龍蝦。該漁民採用的捕魚工具為海山製造,漁船噸位在37-38噸之間,漁船編號由漁政局統一編號,到派出所辦證。捕撈工具主要有魚鉤釣和單層網。冬天撒網捕各種魚夏天用鉤捕魷魚。政府禁止採用炸、電、潛捕等違法、違規的捕撈方法,同時,禁漁期禁止使用三層網,防止魚苗等被捕。

3.2捕撈工具

調魷魚的魚鉤最早採用日本產的,後來採用台灣產的,現在主要從內陸購買。由於魚鉤有螢光,利用魷魚的趨光性,無需魚餌既可捕撈魷魚,並可多次使用,有很大的經濟有效。螢光在白天也能發揮效果,故白天也能吊到魷魚。由於魚類對反差較大的物體比較敏感, 因此, 在一些漁具的設計中, 往往採用與海水顏色較接近的網線。如拖網一般使用綠色網線, 刺網以及釣具用線一般都使用透明色。在釣具作業中, 通常使用擬餌可以明顯提高捕獲效果。另外,利用海洋生物的生性行為,利用其游泳的特徵、集游等行為特徵,布置拖網、圍網、地釣具、耙刺等捕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