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公路建設與管理的調研報告

三、規範操作,保證質量,建設優質高效的農村公路。近年來,大規模的農村公路建設,是我國公路交通建設史上史無前例的宏偉工程,直接涉及幾億農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抓好工程質量,不僅僅是公路建設自身規律要求,更是十分嚴肅的政治問題。縣鄉公路技術標準不一定很高,但質量要求決不能降低。交通主管部門要針對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分散,涉及面廣,執行層面經驗不多的特點,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技術優勢,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特別是通村公路建設的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工作,要將高等級公路建設的質量意識和管理理念逐步延伸到農村公路建設中來,積極推行規範化、機械化施工。嚴格執行“四制”規定,結合實際,推行適宜的工程監理制度,建立切實可行的質量監督機制,認真落實質量終身制,嚴格工程驗收。對發現的質量問題,要採取堅決措施,該整改的必須整改,該返工的必須返工,確保工程質量,確保給農民兄弟走上合格的“放心路”。

四、依靠政府,發動民眾,引導並保護好農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要想富,先修路”對於廣大農民兄弟而言,絕非一句空泛的口號,他們更願意將之變為可實施的行動。通過近年來大規模的修建農村公路,各級政府有計畫、有秩序地落實“一事一議”政策,農民對政府的可信度在增加,農民自願修路的意識在增強。各級政府是修建農村公路的組織者,而農民則是支持修路營造良好環境的建設者,對於廣大農民民眾蘊藏著的修路熱情,關鍵在於引導好、調動好、組織好、保護好。在這方面,西二鎮創造了良好的經驗,西二鎮是地形條件差、底子薄、農村公路建設相對滯後的一個偏遠鄉鎮,他們廣泛宣傳修建農村道路的重要性和脫貧致富的關係,激發乾部民眾想路、盼路的願望,極大地爭取民眾的支持。該鎮山後村地處偏僻,是苗寨,交通閉塞,過去全村無一條出行路。實施新的縣補政策和計畫,村里聽到這個訊息後多次找到交通局了解情況,聽說項目計畫每公里補助5萬元,不足部分需鄉群自籌,如果配套資金能到位的話就可立項。村班子馬上召開全村民眾代表大會,向大家徵求意見,民眾們聽了以後積極支持,紛紛表示只要是真修路再多的錢也願拿,積極支持配套資金的籌措,使得該項工程得以順利開工建設。初,一條寬3.5米,長1.5公里的村級砂石路正式建成通車,多少代人的夢想,多少代人的期盼今朝實現,村民們由衷地感嘆,這不僅是一條康莊路,更是一條連心路。

五、加強管理,努力探索,走可持續發展的建設之路。“三分建設,七分養護”這已成為業內人士的普遍共識。省廳領導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工作十分重視,把完善建養體製作為當前的重大課題來研究。從目前的情況看,縣鄉公路建成後,養護機制與養護資金問題非常突出,與此同時,對農村公路重建輕養的問題也日益突出,許多地方的農村公路在建成後因缺乏有效的管養而過早損毀,嚴重影響了農村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我們堅持牢固樹立“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發展”的新觀念,擺正建設與養護管理的位置,克服重建輕養的思想傾向,要求建設與養護工作要齊步走。首先,要積極改革和完善符合市場運作規律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落實各級政府的責任,簽訂養護工作質量保證責任狀,落實到人。每年年初都召開多次調研會,同時制定周密的養護工作計畫,平均每年投入養護經費570餘萬元。不但投入了資金,而且有較為健全的養護管理體制和養護管理辦法,才能確保好路率指標的提高;其次,要進一步落實和用活“7351”政策,建立健全專業養護和民眾養護相結合,常年養護與季節性養護、流動養護相結合制度,積極推行和完善多種形式的養護承包責任制,提高公路養護水平。三是可以利用農閒發動民眾整修公路,努力提高農村公路路況。我們各鄉鎮均可以利用有限的資源,大膽探索體制創新,主動聽取農民民眾的意見,發揮民眾的積極性,努力創建長效、穩定的意見,開創農村公路養護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