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前門

正陽門,明清時代內城的正門,最早修建完工的城門,也是京師九門中規模最高、最為壯麗的城門。明朝正統元年至四年(1436一1439年)改建並加修瓮城箭樓,是當年全城最高的建築。古人以南為陽,以南為正,遂更名為“正陽門”,只供皇帝出入,因此又稱“國門”,俗稱“前門”。

前門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業街之一,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北起正剛門箭樓,南至天壇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當年曾是皇帝出城去往天壇、山川壇的御路。

前門商業街發源於明代。明代北京突破了元代“前朝後市”的定製,在正剛門周圍以及南至鮮魚口、廊房胡同一帶形成大商業區。清朝前期,這裡山現大量:工匠作坊、茶樓和戲園,形成專門街市。到了光緒二十六年(1gXX年),大量洋貨涌如北京,京奉鐵路、京漢鐵路開通,往前門設立東西兩個火車站,前門商業盛極一時。

大柵欄是前門商業區的中心,泛指大柵欄街、廊房頭條、糧食店街和煤市街。明清時期入夜實行宵禁,在街頭巷尾設定柵欄,晝開夜閉,大柵欄因此得名。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前門人柵欄集中了綢布店、藥店、鞋店、餐館等數百家店鋪和戲院。廊房頭條、廊房二條曾是珠寶玉器市場;珠寶市街集中了二十九家官爐房,熔鑄銀元寶;錢市胡同、施家胡同、西沿河一帶開設了許多錢市利銀號;而王廣福斜街、陝西巷等八條胡同則是妓院集中的地方,俗稱“八人胡同”。到1928年前門商業區開始走下坡路之前,大柵欄一帶一直是老北京的商賈繁華之地,許多著名的老字號就發源於此,比如全聚德烤鴨店、瑞蚨祥綢布店、同仁堂藥鋪、六必居醬菜園等,直到今天仍然長盛不衰o

前門情思大碗茶

“我爺爺小的時候,常在這裡玩耍,高高的前門,仿佛挨著我的家一—”

南南給我唱這首老戲歌的時候太剛止照在她的臉上,面頰上的小雀斑微微皺著。她毫不客氣地蹲在路邊,仰起頭,眯著眼睛看前門大街人來人往。南南從外地到北京來上學已經兩年了。“那時候我非要考北京的學校,爸爸不答應。平時我不言不語,可那會兒倔得不行,自己跑來了。一下火車,呼吸到第一口北京的空氣,心裡就踏實了。”

南南的奶奶像她這么大的時候曾經在武漢的一所女子中學念書,南南見過她那時的照片,齊耳短髮,身穿陰丹士林旗袍,目光安詳。奶奶的父親在北京的一所學堂教書,用教師的微薄收入支撐千里之外的家。後來他客死異鄉,奶奶的青春夢幻也隨之喪失了光芒。小時候南南不明白奶奶的遺憾與悲傷,長大後她讀到一篇小說《懷念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她知道就是這種感覺,她對我說這是一種情結,是一個結,所以她來了,來北京。

老北京的茶館分為四種:書、酒、清、野。這四種茶館,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講究。書茶館以說書為主,客人一邊喝茶,一邊聽說書先生講述各種稗官野史、演義傳奇。注意了,這聽說書可是要收費的。酒茶館又叫茶酒館,顧名思義就是既可喝茶,又能飲酒,另備有下酒小菜。清茶館則主要是為買賣人聚會談生意提供場所。相比之下,野茶館就平易近人得多了,大樹下搭個涼棚,支起幾張桌椅板凳即可,多設於郊區野外,供遊人過客歇腳、納涼、飲茶之用。

老北京的茶館數清末民初時最為興盛。大多是門面三五間,前設櫃檯,後設大灶,中間放一個高五六尺、直徑三尺的紅銅大搬壺,兩邊都有壺嘴,懸於梁下,隨到隨喝。茶館內設有演出舞台,表演各種曲藝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