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牧區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二)農牧民技能培訓開展情況

近年來,各旗縣市和農牧場管理局把提高農牧民技能做為促進轉移增收的一項基礎工作來抓,整合了相應資金,擴大了培訓規模。各地為此也進行了有益嘗試,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比如,盟農牧場局採取集中辦班、對外考察、選送高校、外派掛職等多種形式,為農民、農村基層幹部及場部幹部進行培訓;烏市選派科技特派員深入基層推廣農業適用技術;中旗、前旗把科技培訓辦到田間地頭,做給農民看,引導農民乾;扎旗通過趕科技大集、發放宣傳資料、設立諮詢台宣傳科技知識,並在旗電視台黃金時段請農牧業專家結合農時舉辦電視專題講座;阿爾山定期組織農民到鄉鎮集體收看全盟農牧業科技講座網路視頻,並向農民發放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宣傳冊;突泉縣將就業再就業培訓、“陽光工程”、“雨露計畫”等資金捆綁使用,把職業高中做為培訓基地,聘請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執教,舉辦了全區首期農民電焊技能培訓觀摩班,培訓學成人員先後到上海、大連、青島等地就業,平均月工資達到2500元。

(三)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盟職教中心作用發揮情況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以來,學院領導班子明確以社會需求和服務地方經濟為辦學定位,在抓好常規學歷教育的同時,培養職業技能和套用型人才,完成了勞動力轉移輸出、農牧民職業技能及幹部培訓等任務,為全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能型套用人才。XX年,學院成為盟示範培訓基地和科右前旗“雨露計畫”培訓基地。按前旗“雨露計畫”800人的培訓任務,總計培訓汽車駕駛、農機駕駛與維修、道路運輸從業資格、家政服務、保健護理、用工維權等各類長、短班學員12期總計820人次(672人就業)。通過轉移培訓的學員月收入平均達到1300元,比務農的農民高500元。近兩年,學院完成培訓各類農牧民職業技能3862人次,培訓農村牧區幹部1240人次,為萬家會館、安華保險公司等培訓企業員工近400人次,並利用寒暑假時間,開展了3次“三下鄉”活動,受益農牧民近300人。

近兩年,盟職教中心積極發揮對全盟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指導、勞動技能培訓、勞動就業指導、職業實習訓練、職業教育科研、職業技能鑑定等職能作用,完成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培訓、鑑定1357人,培訓建設行業中級管理人員557人,完成建設行業中級管理人員繼續教育460人,鑑定烏蘭浩特地區下崗失業再就業人員1410人,培訓全盟機關事業單位技師、高級技師37人,通過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培養技能型人才,推動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為興安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努力。

二、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1、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上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情況較為普遍,加之宣傳引導不夠,造成普職比例失調,個別地方職業教育生源嚴重不足。

2、職教經費的短缺制約了有效發展。職業教育普遍存在辦學經費投入不足,來源渠道單一的問題。由於政府投入主要是學校教職員工經費,學校要靠收取學雜費維持運轉,大部分學校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負債運行。如興安職業技術學院負債達到1252.7萬元,中旗職高也存在負債運行情況。辦學經費不足,使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改善緩慢,全盟職業院校普遍存在實驗實訓設備老化短缺的問題,多數職校的實習設備在性能上遠落後於生產一線,在數量上嚴重不足,達不到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