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工廠共青團工作的改進和創新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隨著工廠各項改革的深入,經濟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共青團工作一直在努力改進和創新,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工廠改革發展作出了貢獻。然而,由於市場經濟在不斷完善,工廠改革發展在進一步深化,勢必對共青團工作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尤其要看到,在知識爆炸和信息膨脹、經濟成分多元化和利益主體多樣化的今天,伴隨著電視、電腦、網路、報刊等現代化傳媒工具日益發展,團員青年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將進一步發生新的變化。作為企業共青團工作者,我們自身的思想觀念、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也必須隨著時代的前進而前進,隨著客觀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我們共青團工作自身不改革不創新,就很難適應工廠發展的需要,很難吸引青年、服務青年,很難在工廠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中切實發揮團組織的優勢和作用。因此,我們必須以改革精神推進共青團工作的創新。 新形勢下工廠共青團工作新問題的研究 團工作要改進和創新,首先要找準新形勢下我廠共青團中的突出問題,特別是那些容易忽視、發揮基礎作用的關鍵問題,用發展的眼光,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使改進更有針對性,創新更有目的性。通過工作實踐和調查研究,筆者發現以下三方面問題亟需我廠共青團組織重點研究解決。 1.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呈現弱化趨勢。 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這種吸引力、凝聚力集中表現為團員青年對團組織的認知、信任和需要。當前,我廠團員青年對團組織的這種認知、信任和需要正逐漸弱化。具體表現為,對團的一些工作(活動)參與熱情不很高,對團組織的認同感和需求程度在減弱,團工作慢慢變成“剃頭挑子一頭熱”——團幹部費盡心思、熱火朝天地組織開展工作(活動),團員青年的反應卻很冷淡,缺乏應有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後落得虎頭蛇尾。團的很多工作因此在有效性上大打折扣,更談不上為工廠創造效益。吸引力、凝聚力弱化的趨勢,嚴重影響了我廠團組織影響力和作用力的發揮。 說到此,筆者不得不思考一下:為什麼在過去,特別是計畫經濟時期,團組織對青年有那樣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而在社會進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急劇提升的今天,團組織的吸引力、影響力卻在逐漸弱化呢?筆者冷靜思考和分析後,得出以下三點結論。 一是社會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在計畫經濟時期,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比較匱乏、單調。當時的政治背景下,社會和企業對人的評價,政治素質和政治表現成為壓倒一切的重要標準。團組織是一個政治色彩很鮮明的民眾性組織,團員青年在組織中的一切行動和表現,更直接體現出他們的政治素養和政治表現,為優秀青年實現政治追求提供了舞台。從這一因素來講,計畫經濟時期團組織對團員青年有很強凝聚力。在那個時期,團組織能夠利用工廠的各種資源填補團員青年精神生活的空白,比如在會議室、防空洞裡舉辦個舞會或聯歡會,利用廢舊材料製作些小商品來創收……等等。這些活動都是當時社會不能充分給予的,而又是人在青年時期比較渴望和歡迎的生活方式。因此,計畫經濟時期,團組織的政治色彩和資源優勢,成為其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證。然而,隨著時代的前進,企業乃至社會的發展更趨於理性化和科學化,政治不再是壓倒一切的評價因素。儘管團組織依然保持其鮮明的政治色彩,但這一特色遠沒有過去對團員青年那樣大的凝聚力了。伴隨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滿足青年精神文化需求的場所和方式層出不窮:要學習有學校、網路、自學等多種形式,要跳舞有舞廳、迪吧,要唱歌有ktv和家庭音響,要休閒有演藝廳、酒吧、茶吧、陶吧、玩具吧……,網上聊天、交友、網路遊戲更不用說,還出現了極具青年特色的極限運動和自助探險等新活動,甚至還有專供人們宣洩不滿情緒的發泄室。拿團組織的聯歡會、足球賽、桌球賽、保齡球賽、檯球賽、才藝展示等傳統活動形式與之相比,簡直遜色不少,吸引力和影響力自然不能同日而語。 二是人發生了變化。改革開放促使國門打開,新知識和源源不斷的信息大量湧入,並且處於高速發展和不斷膨脹的態勢。受其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最易接受新事務,思想最為活躍的青年,變化速度之快,程度之深,是人們想像所不及的。也正是這些轉變,使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與計畫經濟時期相比遜色不少。一方面表現在團組織的信息服務手段。當前,青年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和手段多種多樣,比計畫經濟時期便利和暢通了許多。正因為計畫經濟時期人們知識更新慢,信息流動量小的缺憾,卻體現出團組織的優勢。當時團組織能通過專門的渠道和手段為青年及時帶來一些新知識、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青年的求知慾望,受到了青年歡迎。而如今,團組織的這種優勢已蕩然無存。幾乎每位團員青年都能比團組織更快捷、更豐富地收集到所需知識和信息,團組織基本上提供不了更大幫助。第二方面表現在團組織的工作效果。由於團員青年汲取新知識、新信息的速度在加快,量在增長,對事物的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也在不斷加強,青年的個性化差異日益突出。過去的青年如大家常說的比較單純,缺乏足夠的可用知識和信息來分析、比較、判斷事物。團組織的指導和幫助成為他們順利成長的重要支撐。這種特有的依附性提升了團組織的影響力。新時期的青年見多識廣,成熟較早。儘管有些思想和行為還略顯稚嫩,但崇尚自由,尋求獨立的欲望不斷增強。團組織對其簡單的說教,甚至拿老觀點與之理論,能達到的效果已微乎其微,過去對團組織的依附性基本消失殆盡。第三方面表現在團組織的作用力。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團員青年的需求層次也有了新的提升,與計畫經濟時期低層次、單一化的需求相比,更呈現多樣性、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而團組織當前的工作理念、運行機制、方法手段和資源能力已明顯不能滿足青年需求發展的要求。團組織滿足團員青年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正在下降。 三是團組織缺乏對新時期青年需求狀況的調查了解和準確把握。團組織是廣泛聯繫青年的民眾組織,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掌握了大量不同時期青年特點、需求的信息資料。正是這種成就感,使我廠團組織在

很多時候還抱著“老黃曆”度日。殊不知,新形勢下外部環境和青年的變化速度正不斷加快。過去2~3年的變化程度,現在可能只需要1年。團組織若不及時、準確地把握當代團員青年特點和需求,並做出值得認可、令人滿意的成績,吸引力和影響力自然會衰退,凝聚人心的效果也會差強人意。筆者發現,當前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團組織對團員青年思想、需求進行調研的時候,一部分人卻不想談,或者不談真話、心裡話,甚至對座談、問卷等一些調研方式產生反感情緒。廠團委對此作了些側面了解,主要的意見反映是:團組織總在調查了解聽意見,但說了又有什麼用,多數時候沒有回應,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當前團組織在青年心目中難道就是這種印象? 四是團幹部的思維理念沒有根本轉變。廣大基層團幹部是團工作(活動)的關鍵執行者。他們的思維模式和對事物認識的高度、深度決定了最終工作成效。而現實中,很多團幹部是靠模仿和借鑑前輩的思路、方式、手段來開展工作。實際上,過去經過實踐證明是對的東西,現在也不一定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還拿老一套辦法來教育和引導現代的團員青年,已明顯不見效。我們的基層團幹部絕大多數是兼職,又是本單位的工作骨幹,緊張、繁重的業務工作已占用了他們大部分精力,再受水平、能力的制約,很難研究透新問題,創造出新辦法。 那么,新形勢下工廠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靠什麼增強?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想要吸引團員青年注意力,讓他們主動參與進來,團組織就必須說團員青年所想的,做團員青年所需的,而且要說通、做到,才能提升團員青年對團組織的認同感和需求度,進而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而現實情況又如何?前不久,廠團委對全廠30歲以下青年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通過統計對比顯示,在15項需求因素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當前迫切需要得到滿足的因素(需求度較高,而且與滿意度反差較大的幾項)依次為:增加工資收入、個人發展的機會和空間、單位內部管理公平公正、學習培訓機會、自身價值得到承認、福利待遇和業餘生活。再來看當前團內的一些主要工作:青年崗位能手、青年文明號、青年創新創效、青年技能比賽、青安崗、推優推乾以及青年文化活動等等。有的與團員青年的迫切需求不沾邊,是團組織單純圍繞工廠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工作開展的活動;有的雖然是從青年發展需求的角度進行策劃和組織,但受客觀環境的限制,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舉二個例子說得更清楚一些:青年技能比賽活動幾十年來在提高青年職工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比賽中湧現出的青年才俊多數還是與普通職工一樣從事一般性的工作,拿著以工作量為主要分配依據的工資收入,其自身價值沒有因為在比賽中獲獎而得到提升,個人發展也沒有因為在比賽中獲獎而攀上一個新台階,他們僅僅只在受表彰獎勵時光榮和實惠了一把。技能比賽的形式和目的應該說都很好,可沒能幫助團員青年實現當前的迫切需求,其吸引力還能持續多久。再比如團員青年反映較多的利益追求問題。團組織面對這類問題做思想工作,多是講些舍小家顧大家,講奉獻,顧全大局,調整好心態的大道理。而且,團幹部在做工作時,自己都感覺有些底氣不足,講得閃爍其辭,這樣的結果怎能讓團員青年信服和滿意。其實團組織應該提倡奉獻是獲取利益的前提,但同時也無需迴避青年合法、合理地大膽追求自己的利益。因為,人的利益追求及其滿足,對於人的生活幸福、發展順利是有益而無害的;同時,任何個人合法、合力的利益追求,也會成為社會和企業發展進步的動力。 2. 團的運行機制在新形勢下的不適應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逐步完善,工廠各項改革創新的力度加大,很多內部機制、體制發生了深刻變化。雖然團組織為適應工廠變化,在自身運行機制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創新,但並沒有在根本上突破束縛團組織發展的舊框框。 一是團的活動機制問題。團工作多數是以活動的形式來開展的,因為這種形式比較適合青年生理階段的特點。團組織傳統活動機制的特點是:團員青年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做相同的事,呈現高度統一性,是典型的計畫經濟產物。伴隨工廠生產管理方式的變革,以及團員青年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高度統一性面臨比較尷尬的境地。當前,很多單位生產任務比較重,團員青年加班、倒班、外出施工等情況比較多,集中比較困難。現在過多占用工作時間開展團的活動已不合適,團組織就將很多活動時間定在臨近下班的時候,或是下班之後,但問題依舊沒有根本解決。有些團員青年工作了一天比較辛苦,想回家休息,有的團員青年要參加業餘學習、要談戀愛,或者家中有事要辦等等,還是很難集中。生產任務重的單位可以理解,但是負荷不飽滿的單位情況又如何呢?答案是,人都放走了,更難以集中。當代青年個性突出,價值取向多元化,興趣愛好非常廣泛,很難有一種活動形式、活動內容能讓全部或者絕大多數團員青年喜歡和滿意,更不用說政治學習這類較為枯燥的組織活動。拿青年比較喜愛的遊玩活動來說,在時間、地點、組織方式等問題上,經常很難統一意見,有時活動因此而擱淺,多數時候只有部分團員青年參加。新形勢下,高度統一的活動機制反而造成了一些活動無法更好地開展。 二是團的隊伍建設機制暴露出一些問題。團組織在團幹部選拔、培養、評價激勵機制上存在不科學、不到位的現象。第一,選拔機制不是很科學。我廠基層團支部每2年進行換屆改選,民主選舉多是走走形式,一些特殊情況下還可以直接任命。誰當團幹部主要還是同級黨組織說了算,團員青年也不怎么關心此事。這種情形下,一些青年被懵懵懂懂地推上了團幹部崗位。實事求是地講,他們都是各單位的青年業務骨幹,是青年中的優秀分子,黨組織將其安排在團的工作崗位,是為了讓他接受多方位的鍛鍊,更有利於將來的發展。但是,大家忽略了一點,即人的個性差異。有的青年是業務工作中的一把好手,取得過突出的業績,但他卻不一定具備團幹部所需的組織領導能力和交往溝通能力,就算是培養鍛鍊也不是個個都能學出來,能力不具備,自然做不好團工作;有的青年儘管各方麵條件都很具備,但他對團的工作沒有興趣,不願在這方面花費精力,心思不在上面,自然也做不好團工作。第二,培養機制不是很到位。好的培養機制要能解決青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