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工廠共青團工作的改進和創新

團的工作崗位學什麼、鍛鍊什麼、收穫什麼的二重性問題。第一重性是團幹部要學習團的知識和工作方法,鍛鍊提高開展青年工作的能力,在團的事業中取得成就。這方麵團組織一直很重視,有一套經驗和辦法。第二重性是為了將團幹部推上更重要的崗位,實現他們的人生追求,團組織要在學習、實踐上為他們提供怎樣的機會和幫助,為他們鋪墊走向成功的基石。這方麵團組織還做得不夠。解決了第一重性,主要滿足了團組織的需求;只有解決第二重性,才能滿足團幹部自身的需求,才能進一步調動團幹部的積極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第三,評價激勵機制不是很得力。一直以來,對團幹部業績評價多是定性評價,而且比較粗糙,不便於科學、準確的把握團幹部工作成敗的關鍵因素,切實幫助他們改進和提高。激勵機制也比較單一,以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為主,效果非常有限。對於工作較差的團幹部缺乏有效手段,多以批評教育和幫扶為主,至於接受與否,還在於團幹部本人。 團員青年隊伍的建設基本還是延用傳統機制,以宣傳教育為主,並通過一些學習、培訓活動,告訴團員青年什麼是對的,應該這樣做,什麼是不正確的,應該克服糾正,再就是運用典型事例影響和感染團員青年。簡單點說,就是試圖以一種教育方式,幾乎相同的典型事例,來教育和帶動整個團員青年隊伍。事實上,現在的團員青年對多數道理都懂,只是他們想法各異,各自持有不同觀點,不是一個道理就能讓所有的團員青年認同。況且僅僅講道理是不足以令他們信服的。對於典型的示範和借鑑作用,有的青年認為“他是他,我是我,兩者在很多方面都不盡相同,沒有必要什麼都向他學,我把我認為該做的事做好,難道就不優秀?”思想活躍和個體差異給團員青年隊伍建設機制帶來新的問題。 3.團工作缺乏新載體和新手段。 人們常說,團組織能勇開風氣之先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團組織總是不斷尋求新的工作領域和空間,進行大膽探索、實踐,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團組織的很多品牌工作由於開了好頭,結了好果,越來越多的被黨政和其它組織所採用。黨政和其它組織的執行力都比團組織要強,其運作效果自然比團組織要好,團組織在開發之初的優勢效果已沒有。團組織要么從這個領域退出,重新開發新的領域,要么在該領域繼續開拓延伸。這種機制推動著團組織不斷尋求新載體和新手段,對團的自身發展和永葆生機活力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大家卻發現,尋找合適的工作領域和空間變得越來越難。再從另一個側面來講,工廠在體制、機制建設上逐步突破和完善,各項工作不斷加強,發展中的問題能以更快的速度,更有效的辦法得到解決。團的工作是拾遺補缺,理想化一點來思考:工廠各類問題都能解決好,無遺可拾,也無缺可補了,團組織再做什麼?當前團員青年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多數是由體制、機制和制度的客觀現實所造成的。這類問題在過去遇到的比較少,團組織自身還沒有多少比較成熟或值得借鑑的辦法。 通過對上述三方面問題的分析研究,筆者認為吸引力、凝聚力問題和運行機制問題是新形勢下工廠共青團工作亟待創新和突破的關鍵問題,要加強研究,首先解決。 讀者到此可能會認為,上述分析研究是不是把問題放大了,有些言過其實了?筆者秉承這樣一個觀點,在研究分析問題的時候,我們不妨放大一些看,這樣可以更容易發現問題本質和關鍵所在,放大一些談問題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和重視。 新形勢下工廠共青團工作關鍵問題的解決 前面說到,吸引力、凝聚力和運行機制是新形勢下工廠共青團工作亟待創新和突破的關鍵問題。接下來就談談筆者對解決這二個關鍵問題的一點粗淺想法。 1.以青年需求為工作重心,有效服務青年,凝聚人心,煥發工廠共青團工作新的生機和活力。 第一,樹立服務工廠生產經營中心工作和服務青年需求協調發展的新理念。長期以來,團組織始終把帶領團員青年服務工廠生產經營中心工作作為主要,甚至是全部工作來抓,工作重心和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上面。現在團員青年不好帶,有些方面甚至帶不動,必然影響團組織為工廠生產經營中心工作服務的能力和效果。在外部環境和團員青年都發生變化的新形勢下,團組織應該及時調整工作重心,既要注重服務工廠生產經營中心工作作用的發揮,也要重視青年的變化,切實服務青年需求,增強團組織凝聚力。其實工廠需求與團員青年需求在價值取向上是比較統一的,樹立服務青年需求與服務工廠生產經營中心工作協調發展新理念有其現實基礎。用這一新理念指導團工作,要注意上下一致性,廠團委、二級團組織、基層團支部要在認識和行動上保持一致性,在工作中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避免又回到傳統做法上去。用這一新理念指導團工作,還要注意糾偏。由於各級團組織所處高度、所站角度和理解能力、把握能力的不同,有的團組織可能會一味強調青年滿足需求,而忽視了服務工廠發展的職責,容易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非協調發展,造成團組織與同級黨政組織關係緊張。 第二,建立青年需求變化的調查研究機制。認識到服務青年需求的重要性,團組織就要花大氣力調查青年需求情況,掌握青年需求變化規律,研究青年需求變化趨勢。這些工作需要科學、有效的調查研究機製作保障。調查機制要注意調查方法和青年需求變化周期。現在的團員青年有些話不願說,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想說,或是沒話可說。團員青年有很多想法和見解,只是覺得當著領導或組織的面說出來不好意思,或者怕有損自己在領導或組織心目中的印象。團組織要掌握青年心理上的特點,可以藉助他們常用的,如網上調查、手機簡訊調查等方式,讓青年隨時隨地都可以敞開心扉發表意見,即解決了面對面尷尬的問題,又可以降低調查成本,提高調查工作效率和調查結果的真實性。掌握青年需求變化周期,是防止調查工作過多過濫。假設在某一個時期,青年需求變化的周期是2年,團組織可在每隔2年前後進行一次系統全面的需求調查,而不必規定一個季度一次,或是半年、一年一次。如果過於頻繁,可能有很多是做無用功,而且容易讓團員青年產生厭煩情緒,不利於今後調查工作的開展。研究機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運用。團幹部在進行研究分析的時候,多數是根據調查結果,結合自己工作實踐中掌握的信息,根據自己的觀點想法進行分析,其研究結果往往帶有很濃的個人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