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讀書筆記

洋務運動發生在此時,又由個別封建地主領導,結果其實已經可以預見。然而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卻依舊有著不可泯滅的特殊意義,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是這場運動銳意改革的時代精神是永不可磨滅的,作為後人我們大可不必對其所留下的遺憾而扼腕嘆息,一些人物,一些記憶曾經在歷史中輝煌過,也許這就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就像說到太平天國不得不提曾國藩一樣,提起洋務運動與那段中國的改革史,我們便不得不提李鴻章,與他的老師曾國藩一樣,李鴻章也可以說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甚至比曾國藩的爭議還要大。

曾經我認為李鴻章是中華民族的罪人,挪用軍款,貪污受賄,簽訂條約,喪權辱國,即使洋務運動期間興辦了不少近代企業並籌辦了海軍,但是相對於他身上背負的國恥來說,這點正面形象似乎永遠是一個歷史人物無足輕重的影子。

然而看了這一章,雖然看法沒有完全轉變,但是覺得自己多多少少對李鴻章有些誤解,對於歷史人物的解讀永遠是這樣的,必須完完全全多方面了解一個人物才可能真正對其做出正確的評價,單單憑教科書或者某種言論就對一個人妄下論斷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李鴻章,一個王朝正走向滅亡路途中的關鍵人物,背負著太多的歷史責任和使命,一舉一動都可能使他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這樣的人物注定又太多的無奈,是的,李鴻章有太多的無奈了,在無奈情況下做出的選擇有可能就讓世人產生了誤解。

因為無法得罪西太后與醇親王,他不得不挪用了海軍軍款重修頤和園;

因為左宗棠的高調言論,他看著東部各省建設費移用作為進攻新疆之軍費;

因為士大夫的輕舉妄動,他擔憂多年的日本終於將戰火燒到了中國的海面;

……

而我們看到的只有北洋海軍的慘敗,馬關條約的簽訂,洋務運動的失敗,這一系列歷史事件背後的故事我們竟然不知不覺的忽視了。不錯,李鴻章不能算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好人,他對科學無知,況又大發國難之財,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與他脫不了干係,只是從這一章作者的敘述中,我明白每一個人都有一些不為世人所知的東西,每一個閱讀歷史的人都應該懷著一份尊重之心去看待從前那些活躍在歷史舞台上又做出一定貢獻故人們……

第四章:士大夫階級都以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聖先賢的法制,歷代相傳,決不可變更的。

這一章作者講述了中華民族的瓜分史和復興史。甲午戰爭以後,中國割地賠款開口岸,一時間民情激憤,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農民階層以及以後產生的資產階級似乎頓時迸發出一種強大的力量想要救國救民。

農民階級領導的革命早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就注定不能承擔挽救中國命運的責任,所以此時的義和團運動只是作為顯示中國人民無限生機與活力的表現形式成不了大事,自古以來,中國朝代的更替都是由農民起義改寫的,而在近代的中國,農民階層越來越不能左右歷史潮流,他們可以作為革命的堅實力量,卻再也不能成為領導者了。

康有為、梁啓超領導的戊戌變法在思想和改革措施上是符合歷史潮流的,但具體放在中國的國情上似乎就不是那么有效了。曾國藩、李鴻章主導的洋務運動在沒有改革政體的基礎上已經遇到了空前的阻礙,倡導君主立憲制的戊戌變法面臨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百日維新只是曇花一現,迎不來中華民族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