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高三大全——花開不敗

那真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個單詞,每天做n張試卷,每天完成n份訂正……

計畫表上塗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樣就用彩筆划去一樣。那一道一道觸目驚心的槓槓和考卷上紅艷艷的大叉叉,灑滿了每一個黃昏和早晨,鋪滿了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上那條唯一看得見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樣高的發黃的紙頁,浸在發霉的空氣里緩緩地挪動。有時候在家背書背得眼淚都要掉下來、書都恨不得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幾遍“復旦”,心就會平靜下來。我載著沉重的腦袋、空幻的心,心甘情願地埋在那間要餿掉的屋子裡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執著啊執著,我不明白我這么一個散漫慣了的人怎么會一下子變得這么正襟危坐、感天動地。

那是高三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日子。

幾大本密密麻麻寫滿批註的筆記,半米高的、每張都仔仔細細做、仔仔細細訂正和分析的考卷,還有一本字典一樣厚的16開的數學經典習題,每道題竟有四五種解法,被看了不下10遍。在那個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氣候怪異的春天裡,我用皸裂的雙手和粗糙的筆記,一個字一個字、一道題一道題地編織著心中那唯一的夢想。我想這就是高三所帶給我的影響與改變吧。

成長是憧憬和懷念的天平

當它傾斜得頹然倒下時

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

該用怎樣的聲音去撫慰

老狼的歌,我很喜歡。那一段日子裡老狼讓我安靜,讓我釋然。我想如果要用一個人的歌聲去給我的高三配樂,老狼的,就很合適,平靜下藏著波瀾的聲音。

我帶著第290名的恥辱,用一種破釜沉舟的心情與現實作最後的博斗。我仔細審視手中的砝碼,什麼都沒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個曾經拼搏過高三的人都體會過這種爛截掉所有退路的狹隘的美麗,都是用心在感受最後的心情里的那種悲壯情懷。

填志願

填志願是一件要命的事情,遠比我構想的要複雜。

我以為我會瀟灑地在第一志願欄中填上“復旦大學”的字眼,然後得意地繼續我的夢想。我甚至構想假如父母反對或老師不贊成,我會用怎樣的話語去反駁,用怎樣的言辭去力爭。然而,那都是填志願以前的想法了。“以為”是“以為”,“現實”是“現實”。

事實上,填志願的確成了我高三歷程中最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師反覆強調一定要根據以前幾次重大考試的分數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表現來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於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排序和比較中消失殆盡。我行嗎?我可以嗎?在“殺進復旦”的橫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氣不足,細弱的聲音在殘酷的現實里被攪得支離破碎。

老師們的態度在這個時候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他們找你談話,用升學率、用前幾屆慘不忍睹的失敗例子想方設法地讓你害怕,讓你體會“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報志願的穩妥原則。

我的處境有些令人絕望。縱是大半年的努力換來年級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第290名的陰影和復旦這道高不可攀的門檻前也變得無力起來。

同盟者的退出

開始不斷地有沖復旦的同盟者退出來。

他們中有的因為某所次一點的學校加5分的承諾,還有的因為被老師們的軟磨硬纏弄得暈頭轉向。總之,他們放棄了。

我一下子變得孤立無援起來。父親甚至悄悄去華東政法領了一張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沒完沒了地向我陳述學法律的無量前途。最後,甚至連校長也發話了:“你考復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慮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