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系統工作總結及工作思路

三是認真做好來信來訪工作。落實專人,確保環保舉報熱線電話24小時暢通,對環境信訪重點案件和突出的矛盾糾紛實行領導包案、帶案下訪、局長信訪接待調處日、召開圓桌對話會議等辦法,以環委會名義出台《亭湖區環保信訪調查調解會議制度》。12月1日,為解決鹽城市自應力管有限公司噪聲擾民信訪投訴不斷的問題,我局與南洋鎮政府在南洋鎮召開了信訪調查調解會議,參與會議的人員有鹽城市自應力管有限公司代表、南洋鎮部分村民代表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律顧問等20人。通過與民眾“面對面”、“零距離”接觸,及時做好答覆調處,確保把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地控制了環境信訪糾紛的事態擴大。今年以來,我局共受理環境信訪案件380餘件,其中承辦市局、區政府以及有關部門轉辦的33件,結案率達98%。為維護我區和市區的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四是嚴格把關環評審批。年初,我局向區人大、政協匯報了近年來我區貫徹實施《環評法》的相關工作,受到了有關領導的肯定和好評。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服務經濟發展的意見》、《亭湖區環保局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工作規程》等檔案。嚴把建設項目環評審批關口,今年來審批各類建設項目160餘個,拒批重污染項目10多個,審批通過了新洋經濟區區域環評,做到沒有一個違規越權審批項目。

五是努力做好污染防控。積極推進了城北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城北區片管網20公里及提升泵站已基本完成,有望在2011年上半年投入運營。積極幫助江蘇飛馳股份有限公司實施煙氣脫硫工程。全面淘汰落後產能,責令關閉了長壩電鍍廠、金城摩托電鍍車間等一批既無發展潛力,又無法解決污染問題的企業。全區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控制在860噸以內,二氧化硫(so2)排放總量控制在230噸以內,完成了年度減排任務。

六是積極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著力發展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堅持科學施肥,推廣生物防治、農作物秸稈還田、發展秸稈產沼氣、生物質發電、農村集居區微動力生活污水處理等新興農業技術。全面控制保護區內7620畝農田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農藥化肥減用量保持在10%以上,高毒農藥禁用率達100%。全面取締一、二級水源保護區內4戶集中式畜禽飼養場、1家屠宰場,取締清理保護區內的漁業和圍網、網箱養殖,魚罾、魚籪等漁業捕撈作業。以“三清一綠”工程為抓手,以“六清六建”為主要措施,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八大工程”工作,引導、鼓勵廣大民眾提高參與保護環境的熱情,推動綜合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環境文化深入發展,創建氛圍廣泛營造

一是全力推進環保宣傳工作。召開了環科學會年會,開展學術交流和諮詢活動,定期編制了環境學會季刊《生態亭湖》;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12·4”法制宣傳日等重大環境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組建了一支60名環保志願者的隊伍,參與環保宣傳;組織全區綠色學校開展環保主題升旗活動,開展環境警示教育;在全區7個街道辦事處開展“環境保護進社區”活動,分別設立環保宣傳點9個,印製宣傳彩頁10000餘份,與街道辦事處聯合在市區主要街道建設環境文化長廊,共同製作大型宣傳掛圖;開展生態知識下鄉活動,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生態示範村主題,聯合區農林局組織生態示範區建設成果圖片巡迴展和專家專題講座。

二是加強網站和媒體宣傳力度。加強環保網站建設。投入了近2萬元,邀請了2位專業人士對環保網的整個版面、布局進行了調整和改版。加大了信息報送量,全年在環保網發布信息200餘條,向市環保網和省環保網投送並錄用的信息149條,在各縣(市、區)環保網站報送和錄用信息中暫列第一。同時,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今年在《亭湖快訊》連續六期刊登環保、發展及民生知識,在《鹽阜大眾報》開闢河長說水專版,在《江蘇經濟報》、《江蘇電視報》、《鹽城晚報》、《東方生活報》等報刊上進行大範圍、高密度的宣傳,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普及環保知識,以全方位、多層面的宣傳教育活動促進環境文化的大發展。積極邀請電視台參與環保專項行動,擴大影響力。

三是全力推進綠色創建活動。3月4日,區政府印發了《鹽城市亭湖區環保“四進”工作實施方案》,按方案要求,開展了環保“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村鎮”的“四進”活動。有針對性地向社區、學校宣傳環保知識,讓廣大公眾了解我區的創建工作和環保工作,了解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增強公眾對環境問題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生態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在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活動過程中,鹽東、永豐兩鎮順利通過省級環境優美鄉鎮驗收,10多個鎮、村獲得了省、市級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稱號。在環保“四進”活動過程中,成功創建1個省級“綠色社區”和2個市級“綠色社區”;3個省級“綠色學校”和3個市級“綠色學校”。國家級和省級“綠色社區”創建走在全市前列。

(四)環保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環境依法行政能力日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