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總工會XX年工作總結和XX年工作意見

XX年工會工作的主要成績和基本經驗 

XX年,是全縣工會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在縣委和全總的領導下,各級工會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一認識、指導行動,緊緊圍繞加快實現“三步走”戰略第二步奮鬥目標,認真貫徹“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深入推進“六大基本任務”的深化和落實,工會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重大成果。 

1、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一全會的思想。各級工會組織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縣委八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在工會系統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集中培訓、專題調訓、座談研討、調研服務等形式,對各級工會幹部進行了全員培訓,把“以人為本”的要求融入工會幹部的思想理念和工作作風中,體現在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具體實踐中。全會上下圍繞中心、善於融入全局的意識進一步確立,發揮優勢、善於雙向轉化的理念進一步提升,整合資源、善於借勢發展的視野進一步拓寬,立足實際、善於開拓創新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在實際工作中,堅持認識上著眼整體,組織上全員覆蓋,權益上多元維護,利益上協調一致,努力把廣大職工民眾凝聚在黨的旗幟下,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為加快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目標做出新貢獻。職工素質工程不斷深化,向全域覆蓋、全員參與、全方位實施的目標邁進,覆蓋面從國有企業、加工製造業、社會服務業向非公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科教文衛領域延伸;涵蓋職工從一線工人、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向“四高”群體、下崗職工和進城務工人員等不同職工群體擴展;內容目標從單一的技術技能培訓向塑造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職工轉變。全縣11829個基層企事業單位組織開展職工素質工程,占基層單位總數的91%;參與職工156.8萬人,占在崗職工總數的95.6%,其中進城務工人員31.8萬人。建立職工素質檔案66.7萬份,136.2萬人參加了各類學習培訓,舉辦技能比武、技術練兵等活動8110場(次),參與職工65.5萬人次,24.4萬名職工實現技能上等級,1300多個單位實施了職工素質工程目標管理評估體系。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全縣創建學習型班組27491個。百萬職工技術創新活動以高新技術、優勢產業和重大工程項目為重點,以勞動競賽、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術革新、合理化建議、發明創造等民眾經濟活動為載體,提出合理化建議38萬件,實施13.98萬件,創效益10.04億元;實施技術創新、技術攻關9329項,創可計算經濟效益5.58億元;總結先進操作法1277項,實現技術創新成果4275項。在創新實踐中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全縣評選出“十五”立功先進個人1939名,先進集體497個,先進單位141個;1個單位榮獲“全國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示範單位”稱號,8個集體和32名職工分別榮獲全國職工“創新示範崗”、“創新能手”稱號, 21名職工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4個班組、6個企事業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充分展現了我縣工人階級的時代風采。 

3、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取得新突破。各級工會以非公企業、國有改制企業和進城務工隊伍為重點,堅持依照法律推進建會、黨工共建合力建會、以情溝通互動建會、強化服務吸引入會,探索和完善了小企業工會聯合會、行業聯合會、集貿縣場工會聯合會、樓宇工會、外來工公寓工會等11種建會形式,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民眾組織到工會中來,凝聚在黨的旗幟下。全縣共建立基層工會14439家,其中新增1999家,超額完成全總下達任務的61%。全縣國有改制企業建會率和建築行業、分包企業中成建制進城務工隊伍建會率均達到100%。基層工會組織涵蓋法人單位23865家,占正常運營單位的53%,其中新增8668家,超額完成全總下達任務的470%。全縣工會會員總數2545067人,入會率為78.6%,其中新增會員655153人,超額完成全總下達任務的542%。“小三級”組織網路進一步完善,全縣243個鄉鎮街工會組織配備專兼職工會幹部635人,855個社區和843個行政村建立了工會組織,配備兼職工會幹部2572人,為工會履行各項職能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4、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機制建設邁上新台階。各級工會以建立穩定協調的勞動關係為目標,不斷完善職代會制度,進一步拓寬廠務公開民主管理、集體協商集體契約制度的工作領域。全縣國有、集體及其控股企業和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單位普遍實行了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國有改制企業改制方案和分流安置方案職代會審議率達到95%以上。2044家非公有制企業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建築施工單位部分勞務隊在建立職代會制度和集體協商集體契約制度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三制”、“四書”制度進一步落實,實行質量體系試點單位達到200多家。以工資集體協商為突破口,帶動集體契約制度的建立。全縣建立集體協商集體契約制度的各類企業達到6343戶;簽訂工資集體協定的企業1899戶,占有工資分配自主權企業的32.3%。全縣應建立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的區縣局單位建制率達到100%。立法參與的渠道不斷拓寬,範圍更加廣泛,執法監督檢查力度不斷加大,先後參與了10多項涉及職工權益的法律、法規、政策的制定、修改,會同全國人大、縣人大對我縣貫徹執行《工會法》和我縣《實施辦法》的情況進行了專項執法檢查。全縣完成清欠進城務工人員工資12.09億元,全面完成了縣政府確定的預期目標。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和仲裁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試點工作正在推開。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以《安康杯》競賽為載體,“兩書”制度和“兩個一”活動深入開展,消除了一批事故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