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工作總結大會講話稿

6、成本管理:

管理上細化成本控制指標,完善內部成本控制核算體系,將指標分解到崗、責任到人,實現個人收入與生產成本互動分配。

結構上最佳化原料配比,降低過程物料消耗。1#高爐礦耗xx公斤/噸,比上年降低xx%,2#高爐礦耗xx公斤/噸,比上年降低12%。

過程中量化日常消耗,對各種物料消耗,設立台帳逐日統計,加強日常消耗材料的控制;對內部計量器具定期校正,保證下料的精確穩定性,用準確的數據體現成本控制的公正、透明。

精細過程操作,通過最佳化布料、提高風溫、增大動能、活躍爐缸,提高高爐產能,改善主要指標,從根本上實現效益最大化。

7、安全管理手段多樣化

安全生產,對幹部安全考核責任狀逐月簽訂,提升年薪考核比例;對系統增設了專職安全管理員;對專職安全員、基層領導、復崗轉崗職工強化業務培訓;對職工加大事故案例教育和安全告知力度;對危險源點的管控與工段安全例會進行有機結合;各工段安全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增強,“自保、互保、聯保” 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有效推進;安全隱患治理達到閉合循環,現場檢查治理三違447項,處罰16790元,查處隱患688條,整改668項,下達隱患整改通知單360張,整改率為97%。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實現了人身事故為零的目標,全年工作開頭良好。

三、敗筆與差距

如火如荼的大好生產形勢被一起事故,把我們拉入冰火兩重天的境地。電纜爆炸,管網爆裂,高爐失常,一波三折,勞心勞神,歷時一月,耗資達5000萬元。短短一月,猶如三年五載,可謂度日如年。艱難的每一步,慘澹無顏,愧對中鋼;艱難的每一步,是偶然,還是必然。我們積累了點滴的“經驗”,但我們交納了昂貴的“學費”。昂貴的“學費”考量著我們的意識、認識和知識,考量著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考量著技術功底和綜合素質,考量著我們這支團隊真正意義上的“戰鬥力”。

先看看一組事故:

1月4日,2#xx高爐布袋操作工王星星未及時發現煤氣管網壓力增高,導致1#煤氣加壓機跳閘。

1月18日,2#xx高爐卷揚工許國華、劉志宏違章操作,導致料罐膨料,高爐慢風40min。

2月2日,2#xx高爐17#風口法蘭跑風,導致非計畫休風 14 min。

2月9日,在1#xx高爐北場鐵路區域發生火車跳道事故,歷經3小時恢復。

2月10日,2#豎爐布料小車發生跳道事故,導致豎爐非計畫停機xxmin。

2月12日,1#xx高爐1#塊礦稱量裝置感測器更換之後,未及時組織校秤,導致稱量出錯,高爐爐料結構失調,使590.63t鐵水不合格,成為次品。

3月1日風機跳閘事故之後,忽視了對管網煤氣的管理,導致管網發生爆炸事故,進而發生高爐操作事故,讓公司損失數千萬元。

這一切說明了什麼?這一切戳準了我們的軟肋,說明我們雙基管理的薄弱。

1、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缺乏主心骨

風機跳閘,已經發生,客觀存在。管網爆炸,是次生事故。由於我們缺乏感知能力,被次生事故折騰的手慢腳亂;由於缺乏吸收營養的能力,知識不足,常識匱乏;看似想不到,實則沒做到。看似事發有因,實則事發必然。看似層層嚴格把關,實則環環漏洞百出。被“不出問題成了偶然,出現事故成了必然”的怪現象所籠罩。崗位職工對本崗位的工藝流程,工藝參數,崗位職責,業務知識,應急預案一知半解或全然不知,一線指揮對存在的問題漠然置之,既不積極處置,又不及時反饋。問題出在基層,根源則在上層。信息反饋形成斷層,基層領導知而不止,制度落了空,釀造了悲劇。我們痛恨無知,悔恨無為。我們不能忘記這次事故的教訓,我們要認真總結得失和差距,每一位中基層領導更要進行深刻的自我檢討。當前我們的隊伍中就有這樣一少部分害群之馬,成天高談闊論,虛無縹緲,基礎的東西掌握不透徹,發生問題追究責任還感到挺委屈。對此,作為廠長我很慚愧,也深刻認識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在這裡我要告誡大家,任何時候都要牢記,要實事求是而不要自以為是,要想做民眾公認的先生,首先學會做學生。袁總曾講過“一般情況洋洋得意,二般情況是不服氣”,我們要時刻進行自我診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發生問題也不要自暴自棄,更不能氣餒。任何時候遵循“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原則,結合實際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3、管理體系不清晰,人員責任不明確。

組織機構功能不全,部門崗位職責界限不明確。管理中錯位、越位、缺位現象普遍,導致管理的缺失,管理的無序。職工誰的也要聽,一片茫然,不知所措,無所適從。有時人為的建立了矛盾,設了坎,影響了積極性,主動性。管理體系權責不明,部分領導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聽不進別人意見,無形中傷害了大部分人的積極性,還有部分領導怕承擔責任,按部就班,致使矛盾升級,事故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