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集團幹部大會講話稿

三、同育才,共夢想

“同育才,共夢想——我們的明天”。我在這裡也不能免俗,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佳句:“只要你還稚嫩,你就會繼續成長;一旦你已經成熟,你就開始消亡”。31歲作為一個人來說是最健壯成熟的年齡,但是作為一個組織來說,它已經比較長久了,特別是一個企業能健康發展31年是相當不容易的,育才相對於百年老校來說,它是比較年輕的,但和一個企業相比,它的歷史不算短。因此,青春育才需要勾劃出自己新的生命曲線。

勾劃新的生命曲線,首先要明白未來教育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參考一些文獻資料,把它簡單的概括為四點:第一,科技讓教育的改變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測,創新能力的培養占據首位,也就是說,創新無往不勝。第二,終生學習、自我設計將超越以課堂為中心的教育範式。這就說明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要有獨立的見解,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思考為王。第三,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將成為行業發展最需要的人才,充分說明理念決定成敗。第四,教育的永恆主題是人,讓學生擁有幸福,將成為學校最主要的教育目標,這就說明不僅學習的結果要幸福,學習的過程也要幸福。我們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把過程和結果完全對立起來這是不恰當的,通過過程幸福最後得到結果幸福是才最完整的教育世界。

在座的都知道柯達公司,我們年輕時使用的照相機都是135、120,相對於以前的成像技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柯達覆蓋了全球70%以上的膠片市場。其實,柯達早在1975年的時候,已經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數位相機,但是由於它占據膠片市場的份額太大,擔心自己的優勢喪失,就將這一項當時最尖端的發明束之高閣,繼續做它的膠片生意,結果別的公司超越了它。現在的柯達,股價比在XX年的時候跌了90%以上,嚴重虧本,瀕臨破產。這是一個橫跨三個世紀的商業帝國的衰落!它成立於1880年,比魯迅還大1歲。我們再看看蘋果為什麼能夠突飛猛進,蘋果基本上和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崇尚創新、面向未來和以人為本,這就是蘋果的成功之道。這充分說明每一個企業,每一個組織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從開始生長、成熟、高峰到下滑、再到衰敗,這就是一般企業的生命曲線。由此類推,一般情況下我們把資源建設這條線稱為學校發展的第一條曲線,把制度變革的曲線稱為第二條曲線,把文化變革的這條線稱為學校發展的第三條曲線。第一、二條曲線都屬於外沿發展的模式,沒有進入到教育的核心,不能持久,只有第三條曲線屬於內涵發展模式,以文化創新為動力,才能實現量、質提升,它是培養創新人才最重要的保障。

剛才有的學校也提出了,面對未來,要制定我們的育才標準,共同來實現我們的育才夢,那什麼是育才標準?制定育才標準是我們育才最嶄新的定位,是回應時代要求的最響亮的回答,是所有育才人教育實踐的自信!那么這個教育標準就是育才夢,就是理想的教育,或者叫做好的教育。那么什麼是最理想的教育?我們把它通俗的理解為“既叫好,又叫座”——就像一部電影,“叫座”是指能有票房,“叫好”就是要發揮藝術的教育作用,引導作用,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大眾。我們認為“既叫好,又叫座”的教育要符合四個特徵:一個是政府嘉獎,比如說曹區長馬上講話了,肯定要表揚我們幾句(笑),這就是政府嘉獎。第二是專家認可,就是那些教育專家、大學教授他說你好。第三是家長稱讚,家長他們是用腳投票的,他的孩子不送到其他學校去去,而送到xx來,這叫家長稱讚。第四,最重要的是學生喜歡。曹區長教導我們說,第四條是最重要的(笑)。所以,這四個方面有的時候是一個矛盾,這個是比較通俗的說法,如果用專業術語,我把它概括為六句話:一是“回應國家關切”,國家要求我們培養什麼樣的人,這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方向問題。二是“擔當區域使命”,我們南山區,曹區長、劉局長要求我們怎么領導好學校,怎么為區域經濟社會服務,我們在區域教育發展起什麼樣的引領作用,這也是不能忘記的。三是“立足國際舞台”,我們辦教育視野要開闊,要立足國際的教育背景,在世界的舞台上面辦教育。第四,很重要的,要“遵循教育規則”,畢竟我們是學校,我們要尊重人的成長規律,尊重學校的發展規律。第五,“滿足社會需求”,要了解家長想什麼,家長要求什麼,社會需求什麼,在當下不顧中國的現實情況辦教育也是走不遠的。第六,是“實現學生髮展”,這是最重要的,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育學生。這六個方面都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好了,這樣說呢,還是有一點點抽象,讓我們來看一下螢幕上這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