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公共服務工作報告

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情況

XX年至今,全市共投入項目建設資金1.91億元,實施民政公共服務項目131個,極大的提高了民政服務民眾的能力和水平。

1、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統籌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我市堅持把規劃作為促進民政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以規劃引領項目,以項目推動發展,將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區域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納入民政事業“xx”發展規劃體系,科學編制項目規劃,強化項目儲備,引導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按照“總量適度、分布合理、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目標發展。XX年,我們將一系列與民生關係密切、保障民政對象基本生活所需、提升民政公共服務現代化水平的項目,列入《市民政事業發展“xx”規劃》,明確了“xx”期間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六大體系”和53個重點建設項目。其中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10個,城鄉社區建設體系項目38個,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建設項目1個,優撫安置雙擁體系建設項目1個,社會福利體系建設項目2個,專項社會事務管理體系建設項目1個。

2、堅持項目帶動,全面推進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我市以民政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為抓手,連續三年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建設,著力推動了三個體系建設。一是以公辦福利機構建設為重點,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投入4500萬元,新建了市社會福利中心綜合服務大樓,總占地面積23711平方米,建築面積20250平方米,可滿足500名老人入住需求。爭取國家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投資1130萬元,改造擴建了市社會福利院養老護理樓,新增供養床位180張。開展農村福利院整頓提升活動,投資630萬元,新建了鎮養老服務中心,遷建了沙嘴辦事處農村福利院;投入886多萬元,對沙湖、楊林尾等6所農村福利院進行新改擴建,新增供養床位300多張,極大地提升了五保供養能力。開展了農村互助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試點,在318國道沿線20個村建設了農村互助養老服務中心,在城區“三辦一園”選擇了4個社區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探索開展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二是以服務平台建設為抓手,推進城鄉社區建設。我們採取向上爭取一點,公共財政投入一點,駐區單位扶持一點,社區自籌一點的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不斷加大對社區服務平台建設的投入。全市累計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其中爭取中央和省級補助金700多萬元,市和街道(鄉鎮)兩級財政撥付5700萬元,社區自籌1600萬元,開工新建了8個社區服務站,改造升級了13個社區服務站,鞏固完善了17個社區服務站,總計新建社區服務站9000多平方米,改建社區服務場所5000多平方米。全市79個城鄉社區中,已建成1個街道社區服務中心,56個社區服務站,其中辦公面積超過1000平米的有8個,達到或超過300平方米省級標準的有48個。三是以專項社會事務項目為基礎,推進社會福利體系建設。投資400萬元,新建了市兒童福利院,設定床位100張;投資670萬元,建成了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和家庭寄養中心,設定救助床位100張。投入資金92萬元,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支持48個村興建了農村生態公墓;投入2800萬元,興建了市城區殯儀服務中心,新建的殯儀服務中心占地面積120畝,總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設有高中低檔別墅式弔唁廳11棟,可同時容納13戶辦理喪事,為我市實施喪事集中辦理,推進生態、綠色、文明殯葬奠定了基礎。

3、堅持多元投入,合力推進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我們堅持“政府主導、社會支持、民間參與”的多元投資模式,不斷加大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一是主動爭取資金支持。我們找準國家巨觀政策和決策中推進民政公共服務建設的切入點,加大了對改善民生的投入,通過紮實做好基礎工作,積極爭取,在資金上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多。社會福利中心開建之初,上級沒有任何口徑下達資金,我們在福利院床位緊張,養老服務急需拓展的情況下籌措資金,主動建設,隨後爭取省級下撥了資助資金800萬元。全國養老服務體系試點項目全國只資助四個省,我省只安排四個點,全省4000萬元,全省17個地市州爭取到資金500萬元。同時,用項目資金帶動地方政府投入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我市通過不斷完善公辦養老機構設施,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300多萬元,新建了鎮養老服務中心和沙嘴辦事處城南福利院,帶動地方政府投入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資金300萬元。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發揮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廣覆蓋、保基本、樹標桿”的原則,加大對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力度。XX年以來,市、鎮兩級財政投入約1.325億元用於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占總投資的69.3%以上。三是積極引進社會資金投入。我們積極爭取相關政策扶持,吸納武漢中招實業有限公司等社會企業投資2500萬元,在毛嘴鎮征地100畝,興建全省首家農村區城性社會養老機構——江漢明珠養老服務中心,在全省率先探索農村福利院向區域性社會化養老機構轉型。四是探索開展合作開發。在民政公共服務設施籌建過程中,建設用地成為制約發展的“老大難”問題,我們通過精心策劃、科學論證,採取合作開發的方式,與市皮膚病防治醫院簽訂合作開發協定,將皮膚病醫院所屬的麻風村長期閒置的100畝土地用於市城區殯儀服務中心建設用地,開發期20年,市殯儀服務中心分年度支付麻風村效益款總計70萬元,有力地促進了該項目的建設。

二、公共服務設施運營管理情況

為了發揮民政公共服務設施的效能和作用,我們堅持建設與管理兩手抓、兩手硬,不斷加大管理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運營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一是養老服務體系初具規模。隨著市福利兩院的建成投用、農村福利院的新改擴建、農村互助養老服務中心的建立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的展開,我市初步建立了以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互助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全市2個城區養老機構、24個農村福利院和1所區域性社會化養老機構床位總數已達4000張,供養農村五保對象4320人(其中集中供養1290人,分散供養3030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29%);供養城鎮“三無”對象1030人。在滿足五保、三無老人供養基礎上,我們還積極探索向社會提供代養服務,福利兩院代養社會對象245人。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也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20個互助養老試點村都成立了互助養老協會,指導互助照料中心開展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農村空巢、留守老人生活。4個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社區也在積極探索為老年人提供家電維修、清潔護理、送醫送藥、配餐送餐等多樣化、多層次服務。

二是社區管理服務趨於完善。我們在注重改善城鄉社區服務設施的同時,更加注重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在社區服務站設立了綜治維穩、計畫生育、社會救助、勞動就業等服務視窗,將政府各項服務職能延伸到社區,讓居民足不出社區就能辦理事項,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同時,我們更加注重增強基層民主活力和提升自治功能,切實把短板做成長線。在農村,以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和“難點村”治理為契機,建立健全了以村民代表為骨幹的村級事務民主決策基本隊伍,健全完善了以“五議五公開”為主要模式的村級事務民主決策程式,嚴格落實了以黨務、村務、事務和財務為主要內容的村務定期公開制度。在城區,以實施社區格線化管理為契機,大力推行社區議事協商、居民代表會議、社區論壇等多種自治形式,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三是社會事務管理日臻規範。殯儀服務中心的建成,加速推進了我市殯葬改革進程,我們積極推行惠民殯葬政策,去年減免了1140名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城鎮“三無”和重點優撫對象基本殯葬服務費用,總計144萬元。我們在城區嚴管區內大力推行喪事集中辦理,倡導綠色殯葬、生態殯葬,收到了較好的成效,去年全市死亡人口9600人,火化率100%,嚴管區內死亡人口407人,集中辦喪170人,占比42%。兒童福利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的建成投用,極大地提升了我市孤兒撫育和未成年人救助水平,去年為1632名孤兒和事實上無人撫養的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353萬元,並集中撫育孤兒28人。市救助管理站開展了接送流浪乞討兒童回家專項活動,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700人次,接送流浪兒童回家4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