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大執法《就業促進法》工作報告

(三)加強職業培訓,積極促進就業。通過發揮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和職業學校的職能作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了就業水平和創業能力。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建立了7處職業技能培訓實習基地,定期舉辦創業培訓班。去年培訓692人,培訓後成功創辦企業的61人,新創造就業崗位810個。市技工學校開設了機電一體化、數控、金屬切削、電子商務等13箇中、高級技工專業,與我市20多家企業聯合建立校外定點培訓基地,與50多家市內外知名企業簽訂了定向培訓安置協定,學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暢通,就業安置率達100%。教育系統3處職業學校和11處鎮街成教中心,堅持面向市場需求、突出就業安置、強化職業培訓的辦學理念,著力做好勞動力轉移培訓及就業服務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

(四)堅持以人為本,切實開展就業援助。健全完善了覆蓋城鄉的就業管理服務體系,全面實行各類勞動者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培訓申報、《再就業優惠證》發放等“一站式”免費服務。XX年,市人力資源市場舉辦各類招聘洽談會22場次,登記和儲備空缺崗位24000餘個,為企業介紹用工13922人次。為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制定了城鎮、農村“零就業家庭”出現一戶、認定一戶、幫扶一戶、穩定一戶的“動態消零”目標,對審核認定的“零就業家庭”成員情況建立台帳,錄入微機,實施動態管理。並開通了服務“零就業家庭”綠色通道,市、鎮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對“零就業家庭”成員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隨時幫助解決,對有就業需求,48小時內送人上崗。為了促進享受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還建立了失業保險促進就業聯動機制,協調相關部門,編制下達失業保險擴面和參保繳費計畫,實行清欠目標責任制,強化依法征繳,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XX年,我市共征繳失業保險費2478萬元,完成年度計畫的210%。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就業局勢基本穩定,社會就業比較充分,但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就業壓力依然較大。XX年,我市預計結轉和新增失業職工4200人,新增城鎮大中專、技校應屆畢業生、不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城鎮復轉軍人5300人,農村還有8000多剩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二是“就業難”和“用工難”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一方面,失業人員尤其是就業困難群體需要就業,但因年齡偏大和無技能,實現就業比較困難;另一方面,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出現了招工難,招不足工、招不到工,年輕女工缺口最大,勞動者的技能素質、年齡和企業產業結構成為制約就業的新瓶頸。三是有些就業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開發公益性崗位投入小,扶持安置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力度小、數量少、成效不明顯。小額擔保貸款因部門間協調不力、門檻過高、手續複雜,影響了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回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四是人力資源市場建設與就業服務平台的實際需求、職業技術教育和技能培訓中的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依然突出。

三、下步工作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為進一步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嚴格執行國家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協調的政策,以發展促就業,以就業促發展,根據檢查了解的情況,結合座談中反映的問題,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