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法》檢查工作報告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市政府在貫徹實施《建築法》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法制觀念仍然比較淡薄。一些建設施工單位對《建築法》的基本內容學習不夠,在工程建設時存在不報建、不辦理法定手續等問題,工程質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個別建設單位對建設行政執法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增加了建設行政執法的難度;有些勘察設計和施工單位轉包、違法分包、掛靠、越級承攬、出藉資質證書;甚至個別項目在招投標、項目審批、設備和材料採購中存在權錢交易、挪用工程建設資金等問題。

(二)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檢查中發現,少數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嚴格執行法定建設程式,違反建築施工許可證制度,擅自開工建設,有的房地產開發商為降低工程成本,將工程層層分包給技術管理水平較低的企業甚至使用黑包工;有的勘察、設計單位和施工企業不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有些施工企業將未經檢驗合格的建築材料投入使用,致使一些劣質建材進入施工現場;有的工程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不完備等。這些問題給工程項目留下了不同程度的質量和安全隱患,導致建築工程質量和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另外,近年來,民眾對住宅建築質量問題反映強烈,如外牆保溫層產生裂縫、上下水管道開裂、屋面滲漏、成品半成品如門窗等質量有缺陷、室外配套質量差等,對這些問題開發商、建築企業推諉扯皮,主管部門不能及時協調解決,影響了業戶正常生活,帶來了許多社會不穩定問題。

(三)監督管理工作還不到位。工程質量監管部門監管力度不夠,施工、監理人員常抱僥倖心理;資質資格管理薄弱,監理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專業技術人員人證分離現象嚴重,一些低水平的施工監理人員活躍在建築施工過程中,致使工程質量難以保證;執法中重審批、輕監管的現象依然存在,對一些違法行為查處的不夠及時有力;有的企業不按程式審批,甚至逃避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直接影響工程施工的質量和安全;有些小區單體與配套設施不能同步,綜合驗收工作不能及時進行,導致出現延期交房問題。檢查中還了解到,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依然嚴重,時常引發一些經濟糾紛和社會矛盾,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而且直接影響了社會穩定。

三、今後工作的建議

為深入貫徹落實《建築法》,全面維護建築市場秩序,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建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建築法》是開展建築活動維護建築各方主體利益的基本法,也是建築業健康發展的促進法。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貫徹實施建築法律法規重要性的認識,豐富宣傳載體,切實增強自身及建築各方主體和社會公眾的法制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執法守法氛圍。要切實搞好《建築法》的宣傳工作,重點抓好各級領導幹部、國家工作人員及建築從業人員的學習培訓,牢固樹立“對建築質量負責,對民眾安全負責,決不能只對金錢負責”的觀念。

(二)堅持以人為本切實抓好工程質量和安全。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是認真貫徹《建築法》的基本要求。工程質量事關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要從保護人民民眾利益的高度來認識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嚴把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關。要嚴格執行法定建設程式和工程建設強制標準,建立建築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要建立實施工程質量舉報制度,公布舉報電話,及時辦理民眾對建築質量和安全提出的訴求。要認真解決工程結構、建築消防、環境配套等質量安全隱患,特別是完善居民住宅小區質量安全監管機制,確保居民住宅的建築質量,保證讓人民民眾住上放心房。要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對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監管,促進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水平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