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法》檢查工作報告

(三)從規範建築市場秩序入手規範和監督建設單位行為。一是進一步完善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制度。將過程監控和隨機監督有機結合,加強對建設單位行為的規範和監督,嚴肅查處“黑白契約”等違法行為。要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招標方式,對國有資金投資或國有資金占主導地位的工程建設項目,全部採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招標,同時要做好跟蹤審計工作,將審計工作介入建設全過程,確保工程建設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避免因缺乏過程監督導致資金使用失控和腐敗現象的發生。二是努力實現建築活動的全程監管。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各行為主體的監管,提高施工監理人員整體素質,強力推行建築關鍵部位和工序的旁站式監理,保證工程監理工作程式和質量。要突出規範好工業園區及招商引資項目的建設報批程式,並以此為突破口,不斷加強對全市建築行業的監管。國土部門要對項目供地以後的利用情況進行跟蹤監管,督促項目單位按規定控制指標建設,按時開、竣工,切實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推進建築工程配套設施綜合驗收工作。小區建設要合理規劃分區,保證建設單位在單體工程完工後,迅速完成分區內部配套設施建設驗收,及時交房,以方便業戶入住,解決建設單位和業戶之間的矛盾。對因“特事特辦、一事一議”手續不完善的建設項目,要本著解決問題、維護民眾利益的原則,協調有關部門及時補辦手續。

(四)認真解決好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有關部門應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保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資金按時到位支付,從源頭上避免“兩個拖欠”問題的形成。要從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認真落實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從制度上為支付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