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xx大精神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委頒發的《中學德育大綱》、《中國小德育工作規程》,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鏇律,以社會要求與學生髮展需要為契機,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地開展教育活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加強學校德育的科學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勢下中學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內容、形式與實施途徑

中學德育是指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它是學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對青年學生健康成長起著導向、推動和保證作用。因此,必須堅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當作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首要任務來抓,堅持常規教育、專題教育、系列教育相結合,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為保證,社會實踐教育為輔助,開闢多種德育途徑,使學校德育工作規範化、制度化。

(一)常規教育

1、認真貫徹和落實《國旗法》,堅持每周星期一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結合形勢教育、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及學校大事等,安排好國旗下愛國主義教育系列講話內容。

2、加強基礎文明養成教育,認真貫徹落實《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二中學生在校一日常規》。繼續推行以定崗、定人、定時、定位、定要求為主要內容的“五定”衛生包乾區責任制,抓好“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文明學生”的考核評比,並將考核內容作為評選先進班級的重要內容。各班要對照《規範》和《常規》要求,分別制定出階段實施目標,使貫徹《規範》工作經常化、制度化。

3、繼續推行校園文明監督崗值勤制度,讓學生幹部參與校園管理,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鍛鍊的能力。

4、組織“校園巡攝”活動,用影像真實記錄校園內發生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現象,並利用閉路電視、宣傳畫廊進行宣傳和曝光,弘揚正氣,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

5、繼續實行定期評定學生品德行為和定期評選先進班級、文明班級、三好學生標兵、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乾、優秀團員和文明學生的制度。利用校會、“五四”表彰大會等形式,表彰先進典型,促進良好校風、班風和學風建設。

6、暑期組織高一年級學生進行軍事訓練和國防教育,鍛鍊學生的作風、意志等品質,增強國防觀念。

(二)專題教育

1、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如清明時節,組織學生祭掃烈士墓,舉行新團員在烈士紀念碑前集體宣誓,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五四”青年節,舉行表彰大會,校園藝術節等,弘揚五四傳統,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情感。“七一”舉行“頌歌獻給偉大的黨” 演唱會,激發學生對黨的感情,國慶節開展“祖國巨變”、“家鄉變化”等專題講座,增強學生對改革的信心和責任感。“一二?九”舉行專題報告會、革命歷史歌曲演唱會,讓學生了解歷史,樹立勤奮學習,振興中華的志向。

2.結合團隊精神教育,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每年3月5日學雷鋒,9月10日“教師節”前後,團委、學生會圍繞“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這箇中心,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富有成效的青年志願者活動,為社會、為學校、為教師做好事、辦實事,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自我教育,學會關心他人,培養團隊精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