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

(五)做好規劃銜接。規劃銜接是保證各級各類規劃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的關鍵環節。要高度重視教育“xx”規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事業“xx”規劃,與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與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專項規劃,各區市教育事業規劃、駐青高校教育事業規劃、直屬單位規劃與教育專項規劃在思路、概念、數據等方面的有機銜接。要做好“xx”規劃完成績效評估和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期完成情況評估工作,積極吸取“xx”規劃中好的經驗、做法和成果,研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制定措施,確保綱要確立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要把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的有關目標、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重要改革試驗項目和我市承擔國家、省教育綜合改革實驗項目納入到“xx”專項規劃中,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特別要將改革創新精神貫穿融入“xx”規劃始終。要強化內部工作機制,市教育局“xx”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做好整體統籌協調工作,加強編制工作信息通報。各專項規劃牽頭處室要把握好編制工作節奏,嚴密組織,加強論證,提升質量,形成一個求真務實、特色鮮明的專項規劃。相關處室要全力配合,及時提供相關規劃內容,並嵌入到專項規劃中,確保規劃的可行性。

(六)確保規劃質量。要努力制定符合xx市情、體現時代發展要求、人民民眾滿意的高水平教育規劃。符合xx市情,就是要牢牢立足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這個最大的實際;體現時代發展要求,就要準確判斷世界和全國教育發展新趨勢,應對人才競爭新挑戰;人民民眾滿意,就要體現以育人為本,始終堅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研究制定規劃,必須切合實際,經得起歷史檢驗,全面分析世情、國情、省情、市情、教情的發展變化,科學分析和準確把握教育改革發展階段新特徵,大力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要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尊重科學,發揚民主,充分利用專業力量,發揮專家諮詢作用,建立有關部門通氣會商和溝通協調機制,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民眾的意見,理出教育改革發展的最佳途徑,尋求教育改革發展的最大共識,使規劃充分集中全市人民民眾的智慧,更貼近師生、貼近學校、貼近實際,體現規劃編制的科學性、民主性與合理性,確保規劃編制的質量。

三、主要任務

(一)確定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指導方針和舉措,努力實現《xx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確立的戰略目標。xx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秉承齊魯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匯融了建置百餘年中外先進的教育成果。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實施多個五年規劃以來,xx的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學前教育不斷加強,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普及,職業教育蓬勃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快速推進,建成了比較完善的教育體系;教育投入不斷加大,學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素質教育向縱深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33項分類改革措施穩步實施,並初見成效,教育的發展為xx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此,面對新時期,各區市、各單位要立足實際,在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優先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等各方面,提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民民眾對教育需求,反映教育規律和教育發展趨勢的指導方針。制定完成率先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現代化的總體思路和措施,研究制定城鄉、區域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項目。提出進一步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戰略目標和重大政策措施。

(二)明確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思路。未來七年是我國全面完成建設小康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知識競爭和創新發展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xx將深入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完成藍色經濟區與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完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形勢任務對教育寄予了更高期待,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迫切,教育訴求更趨多元和多樣,對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和學校布局要綜合考慮區域人口變化、學齡人口結構、經濟結構、就業結構和社會發展的特點,主動適應現代化、信息化、城鎮化、國際化、市場化的新要求,主動適應全市“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發展格局以及藍色經濟區與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等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部署,做到同步規劃並適度超前。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各區市要分別對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及民辦教育、教師隊伍、條件保障等做出專題性規劃。分析各級各類教育的需求與供給關係,最佳化教育結構、比例和區域布局。研究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高度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促進規範民辦教育和發展遠程教育、繼續教育的工作思路、重點項目及重大政策措施。著力解決經濟薄弱鄉鎮教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經濟薄弱鄉鎮學校的辦學標準、校舍標準、教師隊伍建設等問題,促進教育健康發展和教育公平,實現全市教育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