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xx屆六中全會《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落實齊齊哈爾市“平安和諧校園”建設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推進我校教育創新,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充分調動校園內外一切積極因素,以服務師生為宗旨,努力營造安全、穩定、文明、健康的和諧氛圍和育人環境,實現我校教育事業持續、協調、快速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xx屆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按照xx強調的“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的要求,解決學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促進學校教育環境的進一步最佳化和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為建設平安、和諧校園做出貢獻。

二、工作思路及總體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崇尚文明、知榮明恥、關愛生命、內和外順、競爭合作、和諧共進”的工作思路,通過創建活動,建立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創設師生成功成才的平台,樹立“風正勁足、規範高效、質量一流、充滿活力”的學校形象,“堅持原則、民主公正、創新進取、廉潔務實”的幹部形象,“關愛學生、好學善誘、創新進取、建功立業”的教師形象,“團結友愛、文明守紀、努力學習、健康成長”的學生形象。把學校建設成學生更加喜歡,家長更加放心,社會更加滿意的平安和諧校園,建設成“依法辦事、有序競爭、團結友愛、包容體恤、安全穩定、文明向上、創新創優、共生共長”的平安和諧校園,建設成人民民眾心目中規範、文明、優質的平安和諧校園。

三、目標任務

(一)創建人文校園。遵循“整體規劃,分項實施,逐步完善”的原則,按照“校園建設營造整體美、綠色植物營造環境美、名人佳作營造藝術美、人際和諧營造文明美”的思路,不斷最佳化校園環境;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堅持“為生存和發展奠基”、“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辦學理念,重新定位師生關係,幹群關係,改變工作作風和教育方式,構建和諧處室、和諧班級、和諧課堂,努力建設平等、尊重、互助、誠信、和諧的人際關係;提供人性化的服務,滿足師生提出的合理化需求;加強人文精神教育,在師生中開展“愛心與責任”、“行為和做人”主題教育活動;整理建校以來的辦學思想、學校文化,讓學校的每個走廊、每堵牆都成為促進師生提高和發展的主陣地,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接受教育,進而提高師生文化品位;努力改善師生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營造溫馨的學校大家庭氛圍。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改進德育工作方式,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大力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傳統美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德育實踐活動,培養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健全的人格。緊緊圍繞“知法守法、明禮誠信、尊老愛幼、遠離毒品、拒絕邪教”等主題,大力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面對人際關係、沉著應對各種矛盾的思想,養成禮貌待人、與人和諧相處、關愛生命的意識,樹立遵紀守法、團結向上的道德風尚。要特別關注貧困學生和外來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儘快融入學校集體之中。

(二)創建學習型校園。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關於“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精神,積極開展“校園讀書活動”,引導師生牢固樹立終生學習和讀書改變命運的觀念,努力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有計畫地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理論,學習技術,學習經驗,並有機地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相結合,不斷進取,不斷創新;積極建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校本閱讀課程,全面規範閱讀教育,開展主題閱讀活動;建立健全讀書保障激勵機制,推動讀書活動紮實有效開展;以學生帶動家庭、以家庭影響鄰里,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讀書氛圍,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三)創建創新型校園。重視教育思想的創新,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學校工作,使學校教育充滿生機和活力;重視教育理念的創新,用科學的發展觀和先進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加強教學反思,提煉教育成果;強化教育管理制度創新,制訂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如:《教師評估方案》、《班主任評估方案》、《學校教職工管理辦法》、《學校資產管理辦法》等,使之形成人本、民主、科學的制度體系;突出教育管理策略創新,加強學校精細化管理,搞好對學校發展和個人發展的策劃工作,堅持制度的剛性管理,發揮好人文化、人本化、人性化管理的潤滑作用,提高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和藝術性;重視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創新,調動教研組、年級組、課題組等集體研究、個案研討的積極性,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推陳出新,探索適應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和師生髮展規律的教育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