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思想品德計畫

一、指導思想: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xxxx”的重要思想,緊密聯繫實際,生動具體地對學生進行基本道德教育,進行心理健康與品格修養、法律意識、社會發展常識和基本國情的教育,逐步培養學生“五愛”思想感情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能力目標: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負責任地做出選擇。能夠逐步掌握和不斷提高蒐集、處理、運用社會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夠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和進行反思。

知識目標:了解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的道德規範。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基本路線、基本國策和世界概況。

九年級教材的主題是“責任與使命”,即重點探討個人與國家和社

會的關係。

三、教材分析

第一,第一單元內容

由於九年級學生的生活範圍不斷擴大,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多,幫助他們意識到並自覺承擔自己對集體、社會和國家所應負的責任,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也是做一個好公民的必然要求。這一單元主要是從責任與角色、承擔關愛集體和社會的責任等方面,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到,人生意味著責任,勇於承擔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人是現代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第二,第二單元內容

承擔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重任,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歷史地落到當代中國青年的肩上。而要承擔這一責任,就要幫助他們認清基本國情,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了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優良的傳統美德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從而加深對黨的基本路線的理解,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擁護黨的方針、政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本單元有意識地突出中華文化、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民族精神等內容,以落實課程標準有關“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等要求。

第三,第三單元內容

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是通過參與現實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逐步形成的。為此,本單元在第二單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關注經濟發展、投身於精神文明建設。在這種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加深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等內容的理解,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生活、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增強對黨、國家和社會主義的感情。

第四,第四單元內容

學習是學生面臨的一個主要任務。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壓力。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學習的壓力,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學會化壓力為動力。責任、使命與理想、明天,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從整體布局來說,幫助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並為之奮鬥,是全書的一個落腳點。

本單元在承接前面三個單元的基礎上,一方面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理想,肩負起振興中華的責任;另一方面結合學生面臨升學和就業的實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個人理想,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走持續發展之路。

總之,新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生的生活為基點,以學生的活動和體驗為過程,以促進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提高為目標而組織編寫的。四個單元的內容既相對獨立,又具有內在的聯繫,共同構成一個活的有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