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社會保障計畫

(二十三)堅決防止農民工工資拖欠累積。認真貫徹落實蚌政辦[XX]8號檔案精神,加大建立和落實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力度。把建築領域保障金制度與建築許可證發放結合起來,從源頭上防範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擴大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實施範圍,把交通、水利、電力、通信、鐵路等施工企業納入工資支付保障體系。嚴厲打擊惡意拖欠和逃匿發放農民工工資的行為。加強勞動保障、建設、公安等部門的聯合行動,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嚴重的建築施工企業,要列入“黑名單”,在新聞媒體上公開曝光;對屢不糾正的,要限期清除出蚌埠建築市場;要加大農民工工資拖欠案件的查處力度,做到有案必立,立案必查,查實必糾。

(二十四)積極推進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在農民工中開展“簽約參保”行動,教育引導農民工和督促用人單位主動簽訂勞動契約、參加社會保險。年末農民工勞動契約簽訂率達95%以上。做好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實施的準備工作;開展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專項行動;繼續農民工參加工傷“平安計畫”。年末農民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參保分別不少於0.2萬人、0.62萬人、1.5萬人和3.5萬人。

五、以貫徹落實三部法律為抓手,堅持依法行政,積極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

(二xx)加大三部法律宣傳力度,加強行政執法監督。綜合運用專版、專欄、網站、培訓班、新聞報導、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持久地全面宣傳貫徹落實《勞動契約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年舉辦兩次全市性大型集中宣傳活動。完善勞動保障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和行政複議案件審理程式,健全重大疑難案件定期會審制度,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

(二十六)全面推進勞動契約制度建設,提高勞動爭議處理能力。深入推進勞動契約三年行動計畫,各類用人單位勞動契約簽訂率95%以上。完善勞動用工登記備案制度。加強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建設,推進創建勞動關係和諧企業與工業園區活動。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處理各項制度,合理布局全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推進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實體化進程,加強勞動爭議處理隊伍建設。勞動爭議案件結案率95%以上。

(二十七)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工作。強化勞動保障年審、專項執法檢查、日常巡查等工作,推進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建設。推動監察管理和執法模式創新,完善監察執法工作制度和程式,健全綜合治理和維權協調機制。加大投訴舉報案件查處力度,逐步建立預防和打擊違法行為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加強監察機構建設,充實監察力量,逐步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建設。全年年審用人單位1300戶以上,專項執法檢查不少於4次,人均日常巡查不低於50戶次,案件結案率95%以上。

(二十八)加強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調控。貫徹落實《最低工資規定》和《安徽省工資支付規定》,加強對企業貫徹落實最低工資制度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發布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探索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促進企業職工工資合理增長。督促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