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校區教導處工作計畫

一、 指導思想

實驗校區教導處xx學年第一學期工作的思路為: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提高質量為宗旨,課堂教學為載體,充分發揮教導處“研究、指導、服務、督查、創新”工作職能,扎紮實實開展教導處的工作,實施規範、科學、精細化的教學管理,探索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加強過程管理,注重質量管理,向科研、過程管理要質量。努力使教學水平、教學管理、教學質量、教師素質等方面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堅持一個基本點:重視教學常規管理

1、規範課程管理

教導處切實做到開足開好各門功課,增強全體教師課程法規意識,對照課程計畫,認真開齊、開足每一門課,杜絕擠占、挪用現象。國小科儘量做到相對集中,每個教師的兼課數相對不超過三門嚴格按課表上課,不得擅自調課、代課、缺課。嚴格執行課堂常規,提前候課、準時上課不遲到,按時下課不早退、不拖堂,所有學科要堅持備教一致原則。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努力實施素質教育。

2、建立“四級網狀管理”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常規管理,本學年開始實施“四級網狀管理”,具體操作如下:一級管理:校長室,負責制定校本教研製度,指導教導處與教科室制定計畫,督促和評價學校校本研訓;二級管理(教導處和教科室),具體負責校本教研工作:①指導教研組通過質量監控和常規管理來規範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②通過重點抽查和結對幫扶,改變薄弱學科的教學狀況;③確定學校核心課題,以核心課題統領學校校本研訓,組織課題組或教研組長,定期學習理論、教學研討,舉行信息交流會。三級管理(教研組),主要任務:①按學校要求結合學科實際,制訂學期教研組工作計畫;②在教導處的指導下做好本年級段的質量監控或本學科的常規管理;③組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的常規系列活動,理論學習、觀看錄像、鑽研教材、集體備課、課堂觀察、評價研討,使全體成員領會教材的編排體系,明確單元教學重難點及內在聯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④每學期組織組內教師開展2-3次案例研究,結合日常教學開展連續性研討,以此改進教學。⑤每學年至少向學校教學資源庫上傳1個課題,2篇優秀論文,4篇精品設計,10個課件,10篇教學反思。四級管理(教師個體),積極參與各級各類教研培訓學習,外出學習的教師應做好學習筆記,認真反思,回校後及時傳達或上“匯報觀摩課”。教師努力做到八個一:每周學習一篇教育教學理論文章;寫好每堂課教學預案;每周至少聽課一節;每二周寫一篇教學反思或提出一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一條教學建議;每學期上一堂高質量的公開課;每學期寫一篇教學研究論文;每學期製作一個課件;每學期編制一份試卷。

3、規範教研組建設

規範教研組建設是教導處常規管理的又一重頭戲。開學第一周學校教導處就將牽頭召開教研組長會議,明確指出本學年教研組工作目標,要求各教研組長根據研究目標,圍繞教學中心問題,制定研究目標。要求結合學科特點,梳理教學難點和困惑;結合組內教師的需求,確定子主題,策劃有效可行的操作方案,並詳細註明每一次活動的內容、主持人、地點、時間。教研活動形式採用試教課、集體備課,專題研討說課,即時評課。學校班子根據分管的線落實到每一個教研組,並參加本組的每一次活動。同時加強對教研組長進行培訓與指導,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關注教研組工作的管理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