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局工作計畫十七

20*年全市國稅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組織國稅收入為中心,以建設和諧國稅為主線,以最佳化稅收服務為抓手,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稅,實施科學管理,加強隊伍建設,全面落實和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為奮力開創我市國稅事業科學發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主要工作如下:

一、強化稅源監控,提升收入質量

(一)完善互動機制。堅持定期分析與日常分析相結合,重點稅源分析與政策效應分析相結合,巨觀稅負分析與微觀稅負分析相結合,做到一月一分析,一月一預測,一月一報告。繼續抓好《經濟發展與國稅主要指標摘要》的編制工作,為全市稅收分析工作提供可靠數據。根據互動工作的一般規律,對當前互動平台的功能進行一次論證,使平台和互動機制有機銜接,使平台的功能更加強大。同時,將所有與稅源監控有關的數據和工作都在平台上進行反映;堅持網上考核與實地考核相結合,以提高互動平台的套用質效。加大納稅評估力度,規範評估工作流程,加大評估實效檢驗力度,開展典型評估案件評比,彙編一批典型規範評估案例,以指導各地開展納稅評估,全面提升評估工作能力。開展互動工作評比活動,在全市評選出3—5個互動工作優秀單位。

(二)推行分類管理。按稅源狀態實行分類管理,按照“增量稅源應收盡收、存量稅源拉網徵收、藏量稅源挖掘促收”的思路,繼續深化三量控管法,做到增量稅源增長與國民經濟發展同步,存量稅源力爭清收1.5個億,藏量稅源力爭挖掘1.5個億。按稅源規模實行分類管理,縣市局對年納稅10萬元以上、城區局對50萬元以上的重點稅源大戶,分戶實行重點監控分析;對小規模納稅人建立預警制度,達到一般納稅人標準的,及時辦理轉型手續;對個體稅收,大力推行總局開發的計算機定稅系統,促進定稅程式規範、定稅結果公平。按稅源行業實行分類管理,制定和完善汽車製造、電力、農副產品加工、紡織、白酒釀造、房地產、飲食娛樂、超市等行業管理辦法,分行業確定納稅評估指標和預警值,定期開展行業分析評估,對納稅人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綜合評定,對行業稅負明顯偏低的實行個案評估分析,加大控管力度。

(三)加強流轉稅管理。繼續深化流轉稅基礎工作規範管理,規範增值稅納稅評估工作,加強納稅評估成果運用,開展流轉稅稅源分析工作。改進和完善增值稅“一窗式”管理,加強農產品、資源綜合利用、社會福利企業及商貿企業增值稅管理,加強對汽車、白酒的消費稅管理,認真落實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等國家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推行增值稅專用發票網上認證,加強專用發票和“四小票”審核比對和防偽稅控一機多票管理,做好增值稅異常抵扣憑證審核檢查工作。全面推行機動車銷售發票網路管理系統,加強以票控稅、信息共享、協調管理。

(四)加強所得稅管理。抓好新稅法的學習、宣傳和培訓工作,全面貫徹落實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認真做好新舊稅法的銜接工作,清理相關優惠政策,制定和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和辦法,認真開展實施新法後的收入分析預測工作。完善所得稅納稅評估系統,提高納稅評估的準確度。按重點稅源、特色行業、特殊事項進行分類管理。抓好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管理,推廣套用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軟體。加強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工作,繼續做好工會經費代征工作。

(五)加強國際稅務管理。做好轉讓定價案件管理工作,制定針對轉讓定價調整結案戶的事後跟蹤管理制定。積極參與全國、協查工作,搞好避稅嫌疑大戶的篩選上報和調查審計。加強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做好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委託代理機構和外國企業來華承包工作、提供服務等勞務的稅收管理,嚴格售付匯稅務憑證的出具。認真執行稅收協定,嚴格執行預提所得稅限制稅率。加強“走出去”企業稅收管理和服務,保證境外繳納的稅款正確、及時的在國內進行抵扣。做好稅收情報的提供工作,深度挖掘外來稅收情報的價值,充分發揮發揮稅收情報交換的作用。

(六)加強進出口稅收管理。抓好出口退稅審批改革試點工作,下發審批許可權,加強征退稅銜接,大力推行網上辦稅系統和出口退稅預警系統,最佳化出口退稅服務,防範和打擊騙稅。做好農產品退(免)稅管理工作。最佳化退稅流程,減少退稅環節,加快退稅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