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共青團工作要點

XX年全市團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團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和全省黨建帶團建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履行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職能,堅持不懈地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團的自身建設,始終貫穿“基層組織建設年、項目建設年”工作主線,明確“創建學習型組織、創建市級文明單位”兩大目標,樹立“傳統工作抓提升、品牌工作求深化、創新工作謀突破”三大理念,以項目化管理推動共青團事業不斷實現新發展,引領全市團員青年為全力推進###高起點跨越式可持續發展建功立業。

(一)圍繞加強思想引領,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青年。

1、紮實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牢牢抓住建黨91周年、五四青年節、建隊節等重大紀念日、節慶日,以“與祖國共奮進、與###同發展、與時代齊進步”為主題,開展理論學習、體驗教育、主題活動,用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把青年的思想統一到我市“高起點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部署上來。

2、著力加強思想教育載體建設。在大學生中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依託###學院(籌),構建培養陣地,最佳化培養模式,使大學生骨幹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中學生中主抓團員意識、團員民主評議制度,在國小生中深化雛鷹爭章活動,在其他青年群體中開展國情省情市情和形勢任務教育。

3、積極拓展思想教育陣地。加強對縣(市、區)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指導和督察,督促各地青少年宮加快建設力度。市青少年宮要全面開展適合青少年特點的培訓和活動,有序推進“流動少年宮進農村(社區、學校)”系列活動,開展第四屆少兒遊戲節等品牌活動,發揮校外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全面加強青少年宮聯誼會的建設,召開一屆三次工作會議,發揮其在促進工作交流、開展業務指導等方面的作用。

4、探索多樣化的工作方式。要探索發揮網際網路、手機等新媒體的作用,逐步建立起傳統手段和新媒體充分融合,多層次、廣覆蓋的引導動員體系,更加主動和有效地運用3g手機、網路論壇、部落格新媒體做好新形勢下的引導青年工作。要切實發揮優秀典型教育作用,注重從青少年生活中挖掘可親、可信、可學的各類典型,在全市廣泛開展“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發展計畫、“創業之星”評選等活動,發揮典型的示範效應,引導青少年走健康成才之路。

(二)圍繞黨政工作中心,堅持不懈地努力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1、緊扣我市經濟建設中心工作。一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充分發揮共青團、青聯、青企協的橋樑紐帶作用,加強與發達地區的交流協作,發動全員蒐集招商信息,積極開展信息交流、項目對接等合作,紮實做好來衢投資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二是深化“百家部門結百企、創業創新三服務” 活動。以“青春助推轉型升級”為主題,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網路優勢、動員優勢和人才優勢,為青年企業家及建團企業提供切實可行併力所能及的幫助,進一步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2、著力推進###青年創業創新行動。從技能培訓、陣地扶持、資金支持、項目孵化等方面入手,以推進在龍游團縣委和常山團縣委開展全團促進青年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為契機,深入實施青年創業創新行動,為青年創業創新提供扶持。一是要以青年素質技能培訓為重點,搭建素質培訓平台。著眼各個領域的青年群體的特點,積極探索“市場導向、政府購買、共青團協調、專業培訓機構承接、青年自主選擇”的培訓模式,搭建具有綜合性、實用性、公益性的素質培訓平台,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念,增強就業創業的實踐能力。今年力爭培訓XX人以上。二是要以小額貸款扶持青年創業工作為重點,搭建創業實踐平台。加強與市銀監局的合作,聯合各金融機構,在農村與城市同步推進小額貸款項目,以推行“青年創業卡”為主抓手,進一步最佳化合作流程、拓寬合作載體、努力創新小額貸款擔保方式,幫助更多青年獲得小額貸款,實現自主創業。今年爭取發放貸款8000萬元以上,放貸青年1000人以上。三是要以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建設為重點,搭建就業實踐平台。以擴大基地覆蓋面、提升見習對接率、提高就業成功率為重點,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服務力度,推動見習基地走進城市社區和農村,進一步在面上落實扶持政策,切實為提升青年就業能力、緩解青年就業壓力提供幫助。力爭今年新建基地50家,為青年提供見習崗位500個,幫助100名青年上崗見習,幫助50名青年實現就業。四是要以青年創業創新項目競賽為重點,搭建綜合性項目實踐平台。計畫五四期間舉辦首屆創業文化周活動,組織開展創業創新項目競賽、創業創新論壇、自主創業青年與成功企業家結對、創業之星回校園、青年網商創業行動、青年創業技能大賽等活動。通過活動,營造濃厚創業氛圍,培育青年創業理念,選拔和扶持一批優秀項目,進一步推動創業創新的現實行動。五是繼續開展青年創新創效活動。深入實施“號·手”活動,大力推進崗位建功行動,通過導師帶徒、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等形式,廣泛動員青年文明號成員投身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行銷創新和服務創新的實踐,不斷提高對社會的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