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幹部培訓工作體會--團幹部要努力成為“十心”幹部

3、做事有“恆心”

萬事成於恆,有了決心,有了信心還要有恆心這個朋友,凡事成於恆,曾國藩講了那么多道理,恆心很關鍵。李嘉誠、洛克菲勒包括成功學原理都講到了恆心,而且恆心形成的習慣具有極大的力量。做好工作主要在“持久”上下功夫。一般人性易疲勞、厭倦、心煩,這時自己要會給自己當治療醫生。多問幾個問題,心態就會好。當心態疲勞時,想一想不疲勞會導致更大不順利更大疲勞也就以苦為樂了。當厭倦時想一想偉人“比較”“克隆”“辯證”一下,想一想這是人世間最好的工作了,自我暗示這個朋友,積極心態會幫你。心煩時散散步、想想事業,人生帶來的樂趣也就興趣盎然了,我們要成功,首先要成為調整己方心態、精神、心理的醫生,對自己各器官的偏好應有所知並有所策,就能三講十好了,我們找醫生診斷一般會先讓你說,也是這個道理,一般而言無論心理、生理不適,能否健康,自己的作用占60%以上,所謂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也是這個道理。所謂“恆心”就是無論逆境、順境皆覺得天之厚我,熱情不斷,勇敢不斷。

4、做事要有“靜心”

人一生不要像熱鍋上的螞蟻,休養不好,遇難就悲觀,遇喜就忘形,遇煩一觸即跳,那些脾氣大的人無一不是如此。心不靜不利於身體,百病“暴”中生,人要善於調理自己,所謂氣功就是入靜、入空,要有出世的心態、入世的方法;要二者辯證統一。“靜心”是培養出來的,我們看小孩一刻也不能休息,一會兒這跑一會兒那哭,一會兒又要找事,人人都知道愛動是小孩天性,心不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直沒長大之故。天塌下來有成功者頂著,天下亂不到哪去,“死了張屠夫,也能吃到無毛的豬”。曾國藩也每天靜坐半小時還有許多心得。毛主席是動中尋到了靜,敵人只有十幾里了仍能靜心寫電報,“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事急心不急”是成功者必須修煉的美德,和人打交道心靜一點、和氣一點、鼓勵加指導一點、說錯了自我批評一點。靜心才能客觀看萬事萬物,我們面對問題較多者更應強調此心。

5、做事要“寬心”

人做事要寬心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按毛主席評價羅榮桓“提得起,放得下”,按劉伯承評價鄧小平和周總理,一個舉重若輕,一個舉輕若重。鄧小平心大三起三落身體健康。寬心一則有利於工作,二則有利於身體,也是成大事者必備,一點小問題、小心煩就不能入睡,一點小風浪就心神不寧,何必自己如此折磨自己,用“寬心”一治,反覆訓練也就舉重若輕了。

6、做事要“小心”

“小心”和寬心是辯證統一的,“小心行得萬里船”。小心謹慎是成功的不二法門;對不利、風險永遠小心為妙,解決於萌芽狀態;毛主席將“兢兢業業”,海爾名言佳句講“永遠要如履薄冰”講的就是小心,諸葛亮也是小心的典範。

7、做事要“耐心”

耐心和持久是同義詞,我們不僅做事要有耐力、有耐心;主要是幹部相處中、同事相處中要有耐心,要三七開看人;培養人要有耐心、容人性格要有耐心,對幹部正常失誤要有耐心,對幹部不屈不撓必能勝利的過程要有耐心,耐心有利於事業、有利於團結。

8、做事要“細心”

《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講得很透徹,對關鍵問題關鍵環節如何“細心”,毛主席在對待李奇微的安排上已細緻到家了,許多人評價毛主席都是“膽大心細”,鄧小平說毛主席就是偉大,能從小事看出大事,能從老百姓一句話“雷公為什麼沒劈死毛澤東?”下決心減輕老百姓負擔,發起大生產運動。一般的書總是側重將一個方面如“大畫面”,如“細節決定成敗”,如“利潤”,如“節儉”但系統總結粗細如何結合,主次如何擺正,抓緊和彈鋼琴如何統一毛主席做了比較系統概括。西方書更側重於分析,用東方之“綱”舉西方之“目”,就能綱舉目張。

9、做事要“交心”

無論哈佛商學院管理全書還是韋爾奇自傳都反覆講“溝通、交流”的作用,毛主席講政治思想工作是黨的生命線。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把“交流、團結和相互支持”作為很重要的一項,交心是增強團結、事業成功的很好的方法。我們要重視之,用好這個好方法。

10、對人要“關心”

要理解幹部,理解一線不易,遇到困難時、遇到不利時,打個電話、寫個郵件都會使人感覺到集體的關懷、感覺到溫暖。人都是社會化的,人都有弱項,渴望同情、支持是人性,我們要把工作和關心結合起來,同心協力,流行歌曲為什麼那么容易流行,演唱會為什麼那么氣氛,因為抓住了人生的一個點,苦悶也罷、興奮也罷、理解也罷,一句歌詞體現了多少同情和關心。如“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快”唱了那些失敗者多少客觀的安慰啊。電影就是做白日夢,觀眾眼淚流儘儘管是拿錢買理解,但也體會到了關心和人生知己啊。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讓多少母親熱淚盈眶。為什麼?得到了理解、關心、支持!工作也是如此,制度無情人有情,凡事都要辯證啊